《芦花荡》教案(第1课时)教、学内容年级学科八年级教学课时共2课时第1课时课型教学目标1能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与情节,简单复述课文内容。2学习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3初步感知人物的形象,体会“老头子”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4体验孙犁小说的风格。教学重点学习富于特色的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教学难点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及典型意义。教学准备学生要提前阅读文本,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教学过程二次备课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我们热爱和平,反对战争。但在这个世界上,战争却时有发生。于是,热爱和平的人民积极投身战斗,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乐章。电视剧《小兵张嘎》就是一例。在嘎子的故乡——白洋淀,这样的人物更是层出不穷,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神奇的老英雄。二.认识作者孙犁,原名孙树勋,曾用笔名芸夫,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河北省安平县人。1927年开始文学创作。1944年在延安,他发表了《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以其清新的艺术风格引起了文艺界的注意。《白洋淀纪事》是作者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的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与散文合集,其中《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已成为广泛流传的名篇,文艺界甚至视其为现代文学的一种风格流派的标志,视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其创作风格是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的完美结合。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思考:①芦花荡里生活着哪些人?发生了哪些事?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明确:人物: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老头一对可爱而勇敢的姐妹一群愚蠢的鬼子兵。情节:一次惊心动魄的护送一场酣畅淋漓的复仇情感:一份深沉的爱国情一份对中国人民是英雄人民的真挚讴歌。2、重点探究①认识“老头子”A、合作阅读,重点探究人物的性格内涵。可用“老头的英雄性格表现在”说话,(先由学生归纳,再教师总结)可以有如下结论:老头的英雄性格表现在他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上;老头的英雄性格表现在他具有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上;老头的英雄性格表现在他智勇双全的行为上。B、合作阅读,重点探究事件发生的过程和意义。可用“护送的惊心动魄表现在”“复仇的酣畅淋漓表现在“”的句式说话,(先由学生归纳,再教师总结)可以有如下结论:护送的惊心动魄表现在路途的危险上;护送的惊心动魄表现在交通工具的简陋上;护送的惊心动魄表现在敌军密集的火力上;护送的惊心动魄表现在敌我势力的悬殊上;复仇的酣畅淋漓表现在老头设下的圈套上;复仇的酣畅淋漓表现在敌人的愚蠢上钩上;复仇的酣畅淋漓表现在老头痛打敌人上。C、课文中哪些内容表现了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1)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在课文中贯穿始终。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这句话充分表现他“过于自信和自尊”。(2)通过敌人封锁线,非常危险,而老头子“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这样的悠然自得也充分表现他“过于自信和自尊”。(3)送两个女孩进苇塘,老头子以为万无一失,什么事也没有了,安心睡一觉吧。小女孩洗脸,老头子让她洗,鬼子的小火轮探照灯射来,他还是“不怕”,以为“照不见我们”。鬼子扫射机枪,他还是“不怕”,以为“他打不着我们”,不能不说他有点大意,这是过于自信了。大女孩子受了伤,流了血,这一次任务没有完成,他觉得丢人现眼,没脸见人,不好意思去见部队,他是过于自尊了。(4)老头子发狠要为大女孩讨回血债,他向两个女孩子打了包票,他玩鬼子于掌股之间,诱鬼子上钩,举起篙来狠狠地敲打鬼子脑袋,叫鬼子头破血流,讨回了血债,讨回了自尊,这场英雄行为表明他是始终非常自信、非常自尊的。“过于自信和自尊”这句话点出了老英雄性格的核心。这句话既有非常自信自尊的意思,又有自信过分、自尊过分的意思。全文情节,老英雄的全部功过,都是由这一点生发出来的。四、拓展练习1.你心中的“抗日英雄”是谁?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