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曹刿论战(二)知识与技能: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意.学习对比,详略的写法.过程与方法:.学习通过对话描写刻画人物性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精析对话,体会曹刿的“民本”思想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意.2.学习通过对话描写刻画人物性格.3.学习对比,详略的写法.教学难点:精析对话,体会曹刿的“民本”思想教学过程:一.欣赏音乐,放松心情。音乐无需与课文有关系,只要学生有一个愉快的心情走进语文课堂就好。二.美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可以三四人一组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全文,要求读得绘声绘色。读对句子的语气: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反问,反对)②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否定)③忠之属也,可以一战。(肯定)④夫战,勇气也。(议论)⑤何以战?(疑问)2.本文是一篇议论文还是一篇记叙文?(记叙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叙述的?(时间“将战”(战前)----“战于(战中)”—-“既克”(战后)记叙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围绕中心句写了哪些事?(1、齐师伐我2.公将战3、曹刿请见4、曹刿入见5.曹刿论战前准备6、曹刿指挥作战7、曹刿总结胜利原因)三、说读课文,合作探究。1.说读每组挑选一个话题,学生通过查找有关资料,合力攻关,并指定一人执笔记录、整理小组发言的内容,作好发言准备。由教师整理出的话题有:①谈本文的详略②评评曹刿的性格③评评鲁庄公的性格④文中备注:的对比写法⑤文中对话精析⑥谈文中的“民本”思想⑦谈曹刿的指挥艺术2.小组自选一个话题,说读课文。学生通过查找有关资料,合力攻关,并指定一人执笔记录、整理小组发言的内容,作好发言准备;教师参与小组活动。3.小组进行说读课文的成果交流。①谈本文的详略详写“论”,略写“战”;详写人物的“言”,略写人物的“行”;详写事物的因,略写事物的果;详写曹刿,略写庄公;详写鲁国,略写齐国;②评评曹刿的性格鲁国危如累卵,曹刿挺身而起,请求入见,可见他热爱祖国;论“何以战”,可见他有政治远见;长勺之战中,他从容指挥,可见他善于把握战场动态,指挥有方;战后论“何以胜”,可见他谋略过人。③评评鲁庄公的性格可从两方面评价:他战前备战、召见曹刿,三问三答,可见他实事求是、谦虚谨慎;战中与曹刿并肩参战,可见他任人唯贤,身先士卒;战后,询问曹刿指挥的秘诀,可见他胜不骄傲,善于总结经验。当然,他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无能;他急切求战,又说明他军事上无知,急躁冒进。④文中的对比写法主要有这样几组对比:战前,用乡人的冷眼旁观与曹刿的挺身报国对比,用肉食者(庄公为代表)之“鄙”与曹刿的“远谋”对比;战中,用庄公的急躁冒进与曹刿的冷静英明对比。对比突出了曹刿的形象。⑤.文中对话精析文章的对话十分精彩,彰显人物性格。文章集中写了三处对话:“乡人”与曹刿的对话,突出曹刿抗敌御侮的责任感和护卫宗国的政治热忱;庄公与曹刿的三问三答,表现出曹刿可贵的“民本”思想,突出他富有远见卓识,而庄公的话语则表现出他的鄙陋;战后的对话,以曹刿论“何以胜”为主,表现曹刿作战指挥智勇双全的特点。4.教师补充、指正,并作好小结。全课收束。四.千年往事,任我评说.1.长勺之战属于什么性质的战争?怎样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2.长勺之战的胜利到底归功于谁?五.巩固练习,学以致用.(2012年福州中考试题)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