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专题重点突破(二)[核心素养发展目标]1.创新意识:能从多角度理解原电池的原理,认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方式的多样性,学会新型电池原理的分析方法,增强创新意识。2.模型认知:进一步理解电解的原理,构建电解应用与计算的相关思维模型,并能应用其模型解决实际问题。一、原电池原理的多角度考查例1热激活电池可用做火箭、导弹的工作电源。一种热激活电池的基本结构如图所示,其中作为电解质的无水LiCl-KCl混合物受热熔融后,电池即可瞬间输出电能。该电池总反应为:PbSO4+2LiCl+Ca===CaCl2+Li2SO4+Pb。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正极反应式:Ca+2Cl--2e-===CaCl2B.放电过程中,Li+向负极移动C.每转移0.1mol电子,理论上生成20.7gPbD.常温下,在正、负极间接上检流计,指针不偏转答案D解析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故为:PbSO4+2e-===Pb+SO,A项错误;放电过程为原电池,故阳离子向正极移动,B项错误;每转移0.1mol电子,生成0.05molPb为10.35g,C项错误;常温下,电解质不能熔化,不能形成原电池,故指针不偏转,D项正确。考点原电池的相关综合题点原电池原理的多角度考查常从如下方面考查原电池的原理:(1)判断原电池正极和负极,或确定其电极材料;(2)判断电极反应类型,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3)判断离子迁移方向,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移向负极,阳离子移向正极;(4)判断电子流向,电子从负极流出经外电路流向正极;(5)电极反应式的正误判断,要特别注意电极产物是否与电解质溶液反应。变式1水泥在固化过程中自由水分子减少并形成碱性溶液。根据这一物理化学特点,科学家发明了电动势法测水泥的初凝时间。此法的原理如图所示,反应的总方程式为:2Cu+Ag2O===Cu2O+2A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负极材料是银B.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Cu+2OH--2e-===Cu2O+H2OC.测量原理示意图中,电流从Cu经过导线流向Ag2OD.电池工作时,溶液中OH-向正极移动答案B解析在该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是铜,铜做负极,A错误;铜为负极、Ag2O为正极,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Cu+2OH--2e-===Cu2O+H2O,电流从Ag2O经过导线流向铜,B正确,C错误;电池工作时,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D错误。二、新型二次电池的分析例2用吸附了氢气的纳米碳管等材料制作的二次电池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充电时,阴极的电极反应为:Ni(OH)2+OH--e-===NiO(OH)+H2OB.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为:H2-2e-+2OH-===2H2OC.放电时,OH-移向镍电极D.充电时,将电池的碳电极与外电源的正极相连答案B解析放电时相当于原电池,负极失去电子,氢气在负极放电,B项正确;放电时OH-等阴离子向负极移动,结合图示电子流向可确定碳电极为负极,即OH-向碳电极移动,C项错误;充电时相当于电解池,阴极发生还原反应,A项错误;充电时电池的碳电极与外电源的负极相连,D项错误。考点原电池与电解池的综合题点新型二次电池的分析新型电池“放电”“充电”时电极反应式正误判断方法(1)新型电池放电①若给出新型电池的装置图:先找出电池的正、负极,即找出氧化剂和还原剂;再结合电解质确定出还原产物和氧化产物;最后判断相应的电极反应式的正误。②若给出新型电池的总反应式:分析总反应式中各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情况,找出氧化剂及其对应的还原产物,还原剂及其对应的氧化产物,最后考虑电解质是否参加反应,判断电极反应式的正误。(2)新型电池充电①充电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是该电池放电时的负极反应式的“逆反应”。②充电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是该电池放电时的正极反应式的“逆反应”。变式2铁镍蓄电池又称爱迪生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为:Fe+Ni2O3+3H2O===Fe(OH)2+2Ni(OH)2。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电池的电解液为碱性溶液,正极为Ni2O3,负极为FeB.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为:Fe+2OH--2e-===Fe(OH)2C.电池充电过程中,阴极附近溶液的pH降低D.电池充电时,阳极反应为:2Ni(OH)2+2OH--2e-===Ni2O3+3H2O答案C解析该充电电池中活泼金属Fe失去电子,为负极,得到电子的Ni2O3为正极,因为放电时电极产物为氢氧化物,可以判断电解液为碱性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