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氮及其重要化合物最新考纲:1.掌握氮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2.了解氮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制备方法。3.了解氮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的影响。核心素养: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从不同层次认识含氮化合物的多样性,并对其进行分类。2.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能根据氮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从问题和假设出发,确定探究目的,设计探究方案,进行实验探究。知识点一氮气及其氧化物1.氮气的结构与性质(1)氮元素的存在与氮的固定(2)N2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3)N2的化学性质2.氮的氧化物(1)氮有多种价态的氧化物氧化物的化学式N2ONON2O3NO2、N2O4N2O5氮元素的价态+1+2+3+4+5N2O俗称笑气,有麻醉作用;N2O3是亚硝酸的酸酐;N2O5为硝酸的酸酐。(2)NO与NO2性质的比较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常温常压下,124gP4中所含P—P键数目为4NA(×)提示:124gP4的物质的量是1mol,由于白磷是正四面体结构,一分子P4含有6个P—P键,因此1molP4所含P—P键数目为6NA。2.1molN2与4molH2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为2NA(×)提示:N2与H2的反应为可逆反应。3.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铜粉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NO(×)提示:NO能与空气中的O2反应生成NO2,收集NO应采用排水法。4.0.3molNO2与水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A(×)提示:在NO2与水的反应中,每有0.3molNO2参加反应,转移0.2mol电子。5.制二氧化氮时,用水或NaOH溶液吸收尾气(×)提示:用水吸收NO2还会放出有毒气体NO。6.NO2通入FeSO4溶液中始终无明显现象(×)提示:NO2遇水生成硝酸,能将Fe2+氧化为Fe3+,溶液颜色由浅绿色变为黄色。7.豆科植物通过根瘤菌吸收空气中的氮属于氮的固定,是化学变化(√)8.食品袋中充氮气可用来防腐(√)1.氮的氧化物都有毒,其中NO2与N2O4存在下列平衡:2NO2N2O4,因此实验测得NO2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总大于46,也没有纯净NO2和N2O4气体。2.验证某无色气体是NO的方法是让无色气体接触氧气或空气,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3.NO2、NO可用碱液处理,如NaOH溶液吸收原理为NO2+NO+2NaOH===2NaNO2+H2O、2NO2+2NaOH===NaNO3+NaNO2+H2O。4.NO2虽然与水反应生成HNO3,但不是硝酸的酸酐。N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以氧化性为主。如NO2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2NO2+2KI===2KNO2+I2。5.鉴别NO2和溴蒸气常用的试剂为:①AgNO3溶液、②H2O、③CCl4。1.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氮循环(如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A.氮元素均被氧化B.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C.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化D.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与了氮循环解析:在雷电作用下N2与O2反应生成NO,氮元素被氧化、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合成氨过程中氮元素被还原,A项错误,B项正确;由题图可看出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化,C项正确;合成蛋白质的过程中就有碳、氢、氧元素的参与,D项正确。2.氮及其化合物的变化关系如图: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A.路线①②③是工业生产硝酸的主要途径B.路线Ⅰ、Ⅱ、Ⅲ是雷电固氮生成硝酸的主要途径C.上述所有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D.上述反应中只有③属于氮的固定解析:工业上生产硝酸的流程是氮气和氢气生成氨气,氨气与氧气反应4NH3+5O2=====4NO+6H2O路线①,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2NO+O2===2NO2路线②,二氧化氮被水吸收3NO2+H2O===2HNO3+NO路线③,路线①②③是工业生产硝酸的主要途径,A正确;在放电条件下,氮气和氧气发生化合反应:N2+O2=====2NO路线Ⅰ;NO不稳定,易被氧气氧化为二氧化氮:2NO+O2===2NO2路线Ⅱ,二氧化氮溶于水生成硝酸:3NO2+H2O===2HNO3+NO路线Ⅲ,B正确;从氮的变化关系图可知:N从N2(0价)→NO(+2价)→NO2(+4价)→HNO3(+5价),都是氧化还原反应,C正确;上述反应中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含氮化合物,符合氮的固定的定义,属于氮的固定,②③含氮化合物转变为其他物质,是氮的化合物之间的转化,不是氮的固定,D错误。3.(2020·泰州模拟)常温常压下,注射器甲中装有NO2气体,注射器乙中装有相同体积的空气,注射器与U形管连通,固定活塞。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