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案学案练案一体)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和表现形式,理解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2、了解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和表现形式,理解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3、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4、理解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及地壳物质循环过程。5、通过运用三大类岩石转化及地壳物质循环图,提高学生图解分析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像、实地考察、搜集资料、独立思考、交流合作等过程,使学生亲身感受知识发生与发展的过程和规律,更加深入地理解和领悟知识的内涵。2、探究与活动,理解地壳运动的特征。3、利用景观图片分析地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2、帮助学生确立矛盾对立统一思想。重点难点重点1、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和表现形式,理解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2、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和表现形式,理解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3、理解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及地壳物质循环过程。难点1、地表形态的变化及其原因分析。2、地壳内部物质循环,以物质循环运动的观点看待岩石的形成和演变。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对比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讲授新课板书播放结合视频提问什么是地表形态?地形的五种类型分别是么?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分组讨论填表:类别能量来源表现形式作用速度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内力作用基拉韦厄火山喷发的视频和喜马拉雅山形成的视频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是什么?阅读课文,讨论填表:回答问题写出答案阅读课文填写表格:回答阅读课文3.4段,填写表格回顾小结活动讲授小结小结巩固达标布置作业地壳运动类型运动形态产生地貌关系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是什么?1.2.3.什么是外力作用?类别能量来源表现形式作用速度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外力作用讲述风化、侵蚀、搬运、堆积作用形成的各种地貌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是什么?阅读课文及图4.8,思考以下问题:1、有哪三大类岩石,这三大类岩石的形成分别与哪些内、外力作用有关?2、各种岩石之间是如何相互转化的?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展示练习题1做练习题2完善“内力作用表格”讨论活动题答案填表总结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类型(写出来)阅读课文思考回答画图,标出各环节的作用做练习题1练习一一、选择题1.下列现象中,在缓慢中进行的是A.山崩B.珠穆朗玛峰在升高C.地震D.火山活动2.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安第斯山A.都是东西走向的山B.都经受过漫长的风化作用,山顶浑圆C.都属于断层山D.都处在板块交界处3.塔里木盆地中沙丘属于A.风蚀地貌B.流水堆积地貌C.风化地貌D.风力堆积地貌4.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表形态的是A.风力沉积B.流水沉积C.流水侵蚀D.风力侵蚀5.形成黄土高原的是A.内力作用B.流水沉积C.风力沉积D.流水侵蚀6.下列地形区中,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A.汾河谷地B.黄土高原的黄土C.泰山D.喜马拉雅山二、综合题(1)由流水挟带泥沙堆积而成的地形是______图,该地形名称叫______。(2)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地形是______图,该地形的称叫______。(3)由风力侵蚀为主形成的地形是______图,该地形名称叫______。(4)由流水侵蚀为主形成的地形是______图,该地形名称叫______。练习二一、选择题1、下列各图反映的地理现象,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2、形成杭嘉湖平原的外力作用主要是:()A.风化作用B.流水侵蚀作用C.流水搬运作用D.流水沉积作用3、以下地形:①横断山地的高山深谷②东非大裂谷③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④长江三峡的形成.其中由于内力抬升与流水侵蚀共同形成的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读某河流三角洲沉积岩(物)分布示意图(图1-6),回答4题。图1—64.造成该地区地貌变化的原因是A、内力作用B、外力作用C、风化作用D、板块运动5.下列属于风力堆积地貌的是:A.河口三角洲B.沙丘C.风蚀蘑菇D.云贵高原6.下列地形中,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A.黄土高原B.东非大裂谷C.桂林的石灰岩溶洞D.大片的戈壁二、综合题1.完成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2.填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作用:A作用B作用C作用D作用3)其中ACD属于力作用B作用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