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知识备考鉴赏鉴赏古代古代诗歌诗歌考点考点阐释阐释一、考点要求一、考点要求:1、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表达技巧。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诗歌鉴赏--------意象、形象捕捉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社会寓意,理解蕴涵在形象中的思想情感或观点态度。形象形象(意象)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作者自己)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景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一、鉴赏咏物诗时需注意两个方面:①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如:外形、(色彩.形状等)内心世界、品质和感情等。②诗歌常用拟人手法来表述事物的特点和运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揭示蕴涵在事物中的意义。墨梅(元·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思考:诗中梅花有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特点:高洁、清秀、淡雅、朴素等.手法: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感情:抒发了诗人淡泊为怀,轻视功名利禄,不向世俗献媚,保持坚贞纯洁的高尚情操。意象:是诗人在诗歌中描写的融注了自己思想情感的景和物。意象是具体的。意境:由许多寄托作者思想情志的意象,艺术的组合到一起,形成的诗歌的基本的整体情境。意境是空灵的。如孤独凄凉、激情飞越、闲适淡泊、清新飘逸、沉郁顿挫……二、鉴赏景物形象诗二、鉴赏景物形象诗意境鉴赏方法:1、首先要明确诗人所写的景物对象,描绘景物画面2、分析诗歌景物特征,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意境)3、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形容意境特点的常用形容词:孤寂、凄凉、幽静、空灵、恬淡闲适、清新自然、安谧娴静、苍凉雄浑、旷远等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思考以下问题:1.这首诗前两联写了哪些景物?2.景物有什么特点?奠定了怎样的感情基调?3.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景物:风、天、猿、渚、沙、鸟、落木、长江天高风急,秋气肃杀,猿啼哀啸;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鸥鹭低空回翔。落叶飘零,无边无际,纷纷扬扬,萧萧而下;奔流不尽的长江,汹涌澎湃,滚滚奔腾而来。透过“急”“高”“哀”“清”“白”“无边”“不尽”等形容词,写出了夔州秋天萧瑟凄凉的特征,这凄清萧条的秋景为全诗奠定了沉郁悲凉的情感基调。抒发了作者常年漂泊老病孤愁功业未成的复杂感情。1、①用对偶的修辞手法,“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参考答案:②这首诗写了“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者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三、人物形象鉴赏的思路切入点和答案组织落脚点(1)明确诗中的形象是什么(2)诗中形象的特点有哪些(3)形象中寄寓的作者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怎么样寻陆鸿渐不遇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解答: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2、(1)“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2)①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像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想像1分,画面描绘2分)②诗的语言朴实无华。(平易通俗)(意思答对即可)4、参考答案: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