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学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题七俄国农奴制改革【课程标准】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教学要求】从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工业资本等方面分析俄国农奴制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表现;从国际地位、国内矛盾方面分析克里米亚战争对俄国的影响,认识“改革”的迫切性;//用图表建构“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从农奴身份、土地、农民管理等方面)并思考“农奴制改革条款中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内容有哪些?//从1861年改革带来的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变化等方面,分析改革的历史进步意义;//从俄国政治体制的落后、经济基础的薄弱等方面,理解农奴制改革的残余,进而认识改革的局限性;//从政治(从俄国政治体制、司法制度、军事等方面,概括废除农奴制后俄国的政治近代化发展)、经济(从俄国农业、工业两大经济部门入手,归纳1861年改革对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近代化的影响)两方面探讨1861年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认识俄国近代化进程的特点。//【知识结构】经济上:封建农奴制度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背景政治上:农奴制引发尖锐的阶级矛盾,农奴反抗越来越多思想上:出现反对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的新思潮(赫尔岑等)军事上: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使社会矛盾尖锐化—直接原因个人方面:亚历山大二世的决心和借鉴历史推行渐进的措施政治:废除农奴制,农民获得人身自由和公民权利。(农奴身份)“二一九法令”经济:通过高价赎买的方式获得一块份地。(土地)内容组织:建立村社管理农民(赎金和赋税的缴纳等)。(农民管理)性质:是封建地主主持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从内容上看)改革进步性作用:农奴的人身得到解放,挣脱了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和资金。转折点:俄国实现了生产方式由封建性向资本主义方式的过渡。不彻底性: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仍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影响了资局限性本主义发展速度。掠夺性:“解放”后的农奴被剥夺得一干二净(赎金高)欺骗性:改革后的农民为生计重新受盘剥(土地少而贫瘠)经济上:推动了俄国封建经济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农业:农民积极性高,生产发展;资本主义农业取代封建农业成为主要部分。工业:劳动力和市场条件的具备促使俄国在19世纪后期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发展的速度加快。)政治上: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建立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司法上的陪审制度、律师制度、公开审判等)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军事上:实行普遍的义务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系。教育上:鼓励社会和个人办学,扩大大学的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重点、难点分析】1、俄国农奴制概念:俄国在以劳役制为主要剥削形式的封建地主土地制度基础上建立的经济、法律制度。正式确立于17世纪中期。特点是农民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在土地、人身、司法上依附于地主,处于封建社会最底层,实际上是农奴。2、俄国农奴制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表现:自由劳动力上:农奴是地主的私有财产,被束缚在土地上,俄国缺乏工业革命必需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上:农奴贫困,购买力低。工业资本上:俄国缺少工业投资。而在改革后得到了缓解。3、“二一九法令”的进步性与局限性:在改革中,农民为了获得份地要交纳赎金,农民向地主交付现金后,实际上就结束了彼此之间的封建生产关系,使封建经济转入商品货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币关系和资本主义关系。这就大大扩大了俄国自由劳动力的来源,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通过改革,农民得到了自己的土地,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对促进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高额的赎金提供了资本。“二一九法令”实际上是一个妥协的产物,农民虽然不再受个别地主的支配,但仍然受到由地主控制的村社严格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还被束缚在土地上,这次改革还是地主阶级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在改革中,资产阶级、残余的农奴制和沙皇专制主义融为一体,形成了以军事封建为特征的帝国主义,对外显示了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