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第一课时离子键【我思我学】议一议: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哪几种?分别举例说明。想一想:不同的物质含有不同的微粒,这些微粒是如何彼此结合而构成物质的?议一议:为什么氢原子与氯原子能形成氯化氢分子,而氢原子和氦原子在同一条件下却不能化合?想一想:分子原子离子,三种微粒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原子在形成分子或离子过程中,一般都形成稳定结构,则原子可通过哪些途径成为具有稳定结构的微粒?这些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有何不同?【同步导学】一、评价要点:1.了解化学键的概念及常见种类。2.知道离子键及其形成,知道离子化合物的概念。3.了解什么是电子式。知道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以及离子化合物。二.方法指引:1.化学键:存在于物质中直接相邻的原子或离子之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2.从熟悉的物质氯化钠入手,引入离子键的概念。过程分析围绕微粒结构的变化。NaNa+静电NaCl作用ClCl—活泼非金属与活泼金属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失电子,形成具有稳定结构的阴阳离子,再通过离子键,形成离子化合物。3.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因而,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对于了解原子的性质,成键的方式等皆有帮助。这正是“电子式”的优越性。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以简明地表示原子、离子的最外电子层的电子排布,这种式子称为“电子式”。例:阳离子的电子式——直接用阳离子的离子符号表示。Na+;Mg2+;Ca2+阴离子的电子式——Cl—;S2—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Na+Cl—4.活泼的金属与活泼的非金属易形成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的构成微粒是离子,使阴阳离子结合的相互作用是离子键。思路应紧紧围绕“结构——性质——应用”这一主线。三、典型例题:w.w.w.k.s.5.u.c.o.m例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阴阳离子通过静电吸引所形成的化学键,叫离子键B.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化合时,不一定形成离子键C.某元素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它跟卤素结合时所形成的化学键不一定是离子键D.非金属原子间不可能形成离子键。解析:离子键是阴阳离子之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但这种作用不只是吸引,也存在两种离子核间的斥力和电子间的斥力;典型的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之间易形成离子键,对于不太活泼的金属而言,不一定形成离子键;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的元素可能是氢元素,而氢元素与卤素不能形成离子键;含有铵根离子的化合物可以不含金属原子,但仍以离子键结合。w.w.w.k.s.5.u.c.o.m答案:AD例2:下列不是离子化合物的是:()A.H2OB.CaI2C.KOHD.NaNO3答案:Aw.w.w.k.s.5.u.c.o.m例3:A元素的最高价离子0.5mol被还原成中性原子时,要得到6.02×1023个电子。它的单质同盐酸充分反应时,放出0.02gH2,用去0.4gA。B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与A相同,且B元素形成的单质是红棕色液体。(1)写出这两种元素的名称: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2)用结构示意图表示A、B两元素常见离子:A.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3)用电子式表示A、B形成的化合物。解析:从B的单质为红棕色液体可推知B的单质为Br2。溴原子有4个电子层,所以A原子也有4个电子层,由0.5molA元素的最高价离子被还原成原子时能得到电子1mol,说明A的离子为+2价,即A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依题意:A~H2Mg2g0.4g0.02gM=40则A为钙元素。答案:(1)钙溴(2)Ca2+Br—(3)Br—Ca2+Br—【随堂检学】w.w.w.k.s.5.u.c.o.m1.下列关于化学用语“NH4Cl”的意义,不正确的是:()A.氯化铵分子中含有一个NH4+和一个Cl—B.氯化铵由N、H、Cl三种元素组成C.氯化铵晶体由NH4+和Cl-构成D.氯化铵晶体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12.下列物质中其电子式可用X+[YZ]—表示的是:()A.HClOB.NaHSC.KOHD.KClO3.M元素的一个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并转移到Y元素的两个原子中,形成离子化合物Z,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Z的熔点较高B.Z可以表示为M2YC.Z一定溶于水D.M形成+2价的阳离子4.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某化合物内一定存在离子键的是:()A.晶体可溶于水B.具有较高的熔点C.水溶液能导电D.熔融状态能导电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