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讲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阶段特征宋元时期(960~1368年)是中华文明的继续发展时期。政治:由政权并立到走向大一统,民族融合;中央集权加强,宋代在中央和地方全面实行分化事权的改革;元代行省制影响深远。经济: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商品经济活跃,商业活动突破坊市限制。交子的使用标志着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空前水平。海外贸易有重大发展。思想:理学产生,儒学完成转型;科技世界领先;文艺平民化、市俗化。一、宋元时期的政治(一)君主专制的加强1.宋代(1)宋代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2)中央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2.元代(1)设中书省,上承天子,下总百司,是最高行政机关。(2)元末,宰相权势越来越大,有时可以左右皇位继承。(二)中央集权的发展1.宋代(1)措施①军事: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抽调地方精兵充实中央禁军。②行政: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③财政: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2)影响①积极: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②消极:形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局面,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2.元朝:行省制度(1)措施①地方设行中书省,长官由朝廷任命。②下设路、府、州、县。③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管理。(2)影响①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②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图示解史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二、宋元时期的经济(一)农业的发展1.生产技术:宋代以后,江南地区形成一年两熟制或一年三熟制。2.土地制度:宋代不抑制土地兼并,租佃关系有了较大发展。3.灌溉工具:宋代出现利用水力为动力的高转筒车。4.重心南移:宋朝以后,我国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江浙地区。(二)手工业的进步1.制瓷业:宋朝时,中国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出现五大名窑。2.纺织业(1)宋朝:丝织品品种繁多,织锦吸收了花写画中的写实风格。(2)元朝: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3.冶金业:北宋时已经有了以煤作为燃料冶铁的明确记载。(三)商业的繁荣1.表现(1)宋朝: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商品种类增多;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2)元朝:交通发达;商业繁荣;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2.“市”发展(1)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2)城郊和乡村的“草市”更加普遍。(3)全国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市镇。(4)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3.对外贸易(1)两宋①中国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及非洲国家进行贸易。②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2)元朝: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归纳总结宋代“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1打破严格的坊市制,商业活动不再受时空限制。2官府不再直接监管商业活动。3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4以四大商业名镇为代表的商业市镇出现。考点一宋元时期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1.历代地方行政区划设置图解说明图①为西周分封制;图②为秦朝郡县制,郡县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命,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图③为汉朝郡国并行制,兼有封国制与郡县制的特点,封国可以世袭,使中央集权受到威胁;图④为元朝行省制,行省属于中央派出机构,长官由皇帝任免,不可世袭。2.历代地方行政管理机制的变与不变朝代行政机制秦、西汉郡—县东汉州—郡—县唐代道—州—县宋代路—州—县元代省—路—府或州—县说明县是最稳定的一级行政区,州的地位呈现由高到低的演进,二级、三级行政设置是古代行政区划的主体。1.元朝的行省制与郡县制的不同(1)郡县是地方机构,郡县长官是地方官员。中央政令直达郡县,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形象地表示:中央→郡→县,直线行政。(2)行省是中央政府的派出机构,行省长官是中央官员。行省行使权力时受中央的节制,是分区统治,不是直线统治。2.为什么说行省制度更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1)机构和官员设置有玄机,从制度设计层面防割据。元代的行省是中央政府派出机构,行省长官是中央官员,中央通过行省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