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作文一章、节第一单元教学内容脚踏一方土第1课时课型作文教学目标1、通过写作活动,多层面地认识土地母亲,了解现实层面(历史、现状)的土地,了解意义层面的土地(文学作品、人的文化心理)。2、能够围绕土地为话题,展开诗意的想象,写一片抒情性的文章或一首小诗。重点难点1、培养用多种表达方式(口语交流或书面写作等)来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能力。教学过程教师复备一、投放题目土地是人类生生不息的命脉。人类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创造了文明,演绎了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相信你对这片土地也充满了深情。你可以用优美的语言抒写对这片土地的一往深情的挚爱和眷恋。也可以关注眼前土地的变化,写一写对生存环境的担忧。更可以畅想未来,让我们头顶的这一片天,脚踏的这一方土,更加迷人。需要注意的是:无论状物写景绘人,都要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可适当借鉴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手法。若写成诗歌,可以选取一组与土地有关的,寄予了作者思想感情的具体物象,缩小范围,抓住细节,采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写。文体不限,600字左右。二、写前指导头顶一片天,脚踏一方土,天地之间是我们共同生活的空间。漫步田间地头,徜徉溪流河湖,也许就是那么一个偶然的瞬间,你突然发现我们身边的世界原来是如此的美丽。那绿浪起伏的田园,那涛声阵阵的丛林,还有孩童们纯洁天真的欢声笑语,无不轻轻的拨动着我们内心深处那也许埋藏了很久的亲近泥土、感受自然的情怀。1、我们可以细致观察,描绘一段美丽风光。就像课文《春》一样,在开篇总写春天的景象之后,用第三至六自然段分别描绘“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四幅画面,这样分类描绘,逐层展示。同时注意全方位观察,多角度感知。如第五自然段“春风图”,先从触觉方面写春风的和煦,再从嗅觉方面写春风的芳香,然后从视觉方面写春风中教师复备的美景,最后从听觉写春风里和悦的声响。这样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侧面多角度的来描写春风,把难以捕捉的无形、无色、无味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味,有情有感。使读者产生如临其境、如睹其形、如闻其声的体验效应,让读者自然陶醉于其中。2、我们还可以以景就事,叙说一个美丽故事。我们写景并非单纯的写景,还可以在这个美丽的环境里叙说一个同样美丽的故事,将景物和情节有机融合起来。课文《山中访友》中,“山中的众朋友”一个个向我们走来,和我们互诉心声,整个一个童话般的世界。要知道,优美的环境让人心情陶醉,更让美丽的故事锦上添花。然而,不知何时,这片原本天蓝蓝水清清的美丽空间又已变得满目疮痍、惨不忍睹。是否怀念失去的美好?是否担忧被污染了的未来?从图书馆索取资料,向年长者寻求帮助,拿起我们手中的笔,用调查报告、寓言童话、科幻小说等形式,写出土地的遭遇、自然的哀求、我们的呼吁,为脚下的土地我们的家园尽一份绵薄之力,也是我们每一个中学生应该做而且力所能及的事情啊。三、写作要求、1、一线串珠。无论是叙述、议论还是抒情,都要一以贯之,以对土地的情感变化为为线索串起全文。2、情感要真诚。无论是热爱,还是担忧,无论是反思,还是回忆,都要有自己的真情,情真方能动人。3、语言要有文采。要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让文章荡漾在诗意的氛围中。“真正的散文是充满诗意的,就像苹果饱含着果汁一样。”(巴乌斯托夫斯基《散文的诗意》)散文的真情实感、灵活的表达方式,需要优美的语言才能相称。我们往往在散文中读到让人一见不忘的语言。4、表达要灵活。散文在选材上可以涉及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在结构上也可以几放几收、舒卷自如。对叙述、说明、议论、抒情、描写等几种表达方式也一样,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运用。有时突出其一,作为重点加以运用;有时几种方式熔为一炉。因为散文总是有抒情性的特点,抒情方式尤其丰富多样。5、情理要相透。散文是忠于生活反映生活的一种文学作品,它强调生活真实,而不仰仗于虚构,表现作者对生活的真情实感。大凡优秀的散文,往往有深邃的思想内容,而这种深刻寓意又饱含诗情,因为散文具有情理相透的特点。它的思想内容往往不是直接表露的,而是常常寓于“物”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