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词五首》教案主备人备课时间第三课时备课组长签名教研组长签名教学内容学习《破阵子》、比较三首词个性化备课教学目标1、准确、流畅的朗读并背诵全词。2、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这五首词的内容。3、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教学重点1、准确、流畅的朗读并背诵全词。2、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这五首词的内容。教学难点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教学过程第三课时一、导入新课前四首背诵比赛二、教学目标1、准确、流畅的朗读并背诵这首词。2、理解这首词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三、自学自测(一)自学,收集有关作者作品资料1、解题破阵子,词牌名。为wèi,给。赋,写作。壮词,雄壮的词。2、作者及背景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著有《稼轩词》,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是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被金兵占领,年轻时参加抗金军,后来提出抗金主张一直未被采纳。(二)朗读1、朗读,读准字音。挑tiǎo麾huī炙zhì弦xián霹pī生shēng身shēn2、教师指名朗读,学生从字音和节奏上评价。3、教师范读。4、齐读。(三)课堂交流:理解词的大意、揣摩诗情。1、再读本首词,揣摩诗意。2、理解大意(学生概述,大家补充指正)文章大意:作者夜里酒醉后挑亮灯光观看宝剑,想起早晨醒来听到众多军营里传来的号角声,在军营里与部下分食牛肉,听乐器奏出塞外的歌曲。在秋天的战场上检阅军队,准备战斗。战场上骑着飞快的的卢马,霹雳做响的雕弓。他要为朝廷完成统一大业,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可是自己已经年近半百,还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吗?3、思考(1)本文凭什么可以称得上是“壮词”?明确:从题材看写军营生活;从情感看表达了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从语言看豪放、壮丽。(2)本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壮志未酬的悲愤、爱国之情。(2)比较三首词提问:词的惯例是上片写景或叙事,下片抒情言志。这三首词上片分别写了什么景或事?抒情有何异同?学生讨论,教师答疑。答案提示:《渔家傲》:塞下景色(寒冷、荒凉、戒备森严)思乡、爱国《江城子》:打猎(雄壮、开阔)渴望被重用、爱国《破阵子》:军旅生活(豪放、激烈)壮志未酬的悲愤、爱国四、拓展延伸(积累)1、爱国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古人还有很多人书写自己爱国的激情,请举出几个爱国事例或爱国诗句。《书愤》陆游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2、辛弃疾的另一种风格的词: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一首婉约词,词的上半阕写元宵之夜的盛况。下阕仍然在写“元夕”的欢乐,只不过上阕写的是整个场面,下阕写一个具体的人(意中人,也有人认为是自己的一种写照,体现了受冷落后不肯同流合污的高士之风。),通过他一波三折的感情起伏,把个人的欢乐自然地溶进了节日的欢乐之中。五、当堂达标背诵这首诗。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