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垂直地域分异和非地带性地域分异学习目标明目标、知重点了解垂直地域分异的主要表现,掌握垂直地域分异。理解并掌握垂直地域分异的应用。了解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的表现及其影响因素。[学生用书P75])1.垂直地域分异(1)概念:地表景观随高度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现象。(2)成因:水分条件、热量状况及其组合的垂直变化。(3)2.非地带性地域分异(1)影响因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2)表现:与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不相吻合。(3)举例:由于受秘鲁寒流的影响及安第斯山脉的阻挡,南美大陆太平洋沿岸南纬3°~30°之间平行于海岸形成了狭长荒漠带。一、判断题1.“一山有四季”体现了垂直地域分异。()2.我国华北地区的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非地带性地域分异。()3.垂直自然带的划分通常以植被或土壤为主导标志。()4.通常山体所在纬度越高,山体越高,自然带越丰富。()5.“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体现了垂直地域分异。()答案:1.√2.×3.√4.×5.×二、选择题读下面四幅海拔5000m的山地垂直带谱示意图,回答6~7题。6.四座山位置分布纬度最低的是()A.甲B.乙C.丙D.丁7.山地垂直自然带的递变规律是()A.由热量差异造成的B.由水分差异造成的C.由热量和水分差异造成的D.由海陆分布差异造成的解析: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乙山地自然带带谱最复杂,且南北两坡的自然带海拔基本相同,说明该山应位于赤道附近,纬度最低。第7题,垂直地域分异是水热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答案:6.B7.C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和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完成8~9题。8.图中山脉东侧山麓地带气候类型为()A.温带大陆性气候B.热带沙漠气候C.地中海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9.导致图中山脉东西两坡自然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洋流B.光照C.热量D.水分解析:第8题,据图可知,山脉西侧落叶林说明该区域位于温带地区,山脉东侧山麓植被是荒漠,对应温带大陆性气候。第9题,山脉西侧是落叶林,东侧是荒漠,体现了水分条件的不同。答案:8.A9.D垂直地域分异和非地带性地域分异[学生用书P76]【合作探究】读珠穆朗玛峰地区的垂直自然带示意图(见教材P61图3-1-10),探究下列问题。(1)是不是任何一座山地都具有垂直地域分异?山地垂直带谱的数目和完整程度受哪些因素的影响?(2)珠穆朗玛峰南北坡的基带有何不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3)图中北坡为何缺少森林带?(4)为何南坡的积雪冰川带位置低于北坡?(5)为何南坡带谱较完整?提示:(1)不是。只有山地达到一定高度,并在足以引起自然环境及其组成成分的变化下,才有垂直地域分异出现。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数目和完整程度的因素:山体海拔高度;山体所在纬度;山体相对高度。山体海拔越高,所在纬度越低,相对高度越大,垂直自然带谱的数目越多,完整程度越好。(2)珠穆朗玛峰南坡基带为常绿阔叶林带,北坡基带为高山草原带。因为南坡基带海拔较低,气温较高,降水较多,属向阳坡,具有亚热带特征。而北坡属于阴坡,具有高寒气候特征,不适宜森林生长,只发育高山草原带。(3)北坡海拔高,气温低,不具备森林带所需的水热条件。(4)南坡为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北坡多。(5)南坡所处纬度较低,且相对高度较大,因此垂直方向上水热差异大。【核心归纳】1.垂直地域分异(1)山麓自然带的确定山地垂直自然带是在水平自然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山麓自然带与该山所在纬度水平自然带一致,因此,可以根据山麓的自然带确定纬度和气候带;反之亦成立。(2)山体自然带谱的数目垂直带谱的复杂程度与山体所在纬度、山体相对高度相关,具体如下图:(3)山体自然带的类型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异,类似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如下图:(4)同一自然带不同坡向的分布高度一般来说,阳坡高于阴坡,这与阳坡热量条件优于同一高度的阴坡有关;迎风坡高于背风坡,这与迎风坡降水量高于同一高度的背风坡有关,具体如下图(以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为例):(5)雪线的分布高度雪线是山上永久积雪、冰川带的下界,其分布高度和山坡的坡向、山体所在纬度都有关,具体如下图所示:2.非地带性地域分异实际分布的自然带形成原因按理想状态应分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