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曹刿论战2章、节第六单元教学内容曹刿论战第2课时课型阅读教学目标1、了解《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2、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一词多义、重点句子3、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重点难点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一词多义、重点句子2、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教学过程教师复备一、问题研讨1、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第一段,写鲁国战前的准备。第二段,叙长勺之战的全过程。第三段,论鲁国取胜的原因。2、弱鲁何以战胜强齐?3、你眼中曹刿的形象是怎样的?(文中哪个词最能概括曹刿的特点?)远谋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里?⑴战前三问。明白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⑵战中能掌握将士心理,能观察敌情,把握战机,知己知彼,百战不(3)战后分析取胜的原因。曹刿:政治上深谋远虑,军事上有卓越的指挥才能,紧扣住“远谋”。4、你又如何评价鲁庄公呢?(文中哪个字最能概括鲁庄公的特点?)鄙“肉食者鄙”,“鄙”表现在哪里?5、鲁庄公真是“肉食者鄙”吗?一、鲁庄公广开言路,使一介草民曹刿得以参与论战二、鲁庄公面对曹刿“肉食者鄙”的批评和“小惠”、“小信”的刺耳意见,仍能虚怀若谷,唯才是用;三、鲁庄公不高高在上,而是亲临第一线深入实际,“战于长勺”“与教师复备之乘”,甘当配角,让能人“掌旗”;四、鲁庄公不被“齐人三鼓”势头吓懵头,用人决心坚定,不收回成命,不打退堂鼓,不干扰能人的作战部署;五、鲁庄公善于总结经验,“既克”之后能“问其故”,向内行请教,学习如何掌握战争的规律。教学过程6、乡人劝阻,对表现曹刿的思想品质有什么作用?(乡人劝阻,反衬出曹刿对国事关心和他对当时形势深刻的洞察力,尤其对鲁庄公的政治能力和鲁国战前的政治准备感到忧虑,这表现了曹刿的爱国热情。)拓展延伸1、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运用对比手法,把鲁庄公的“鄙”与曹刿的“远谋”进行对比,突出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与军事上的卓越才能。)2、本文的详略安排有何特色?(本文紧扣“论战”来写,详写曹刿的言论。如第一段中与鲁庄公的三问三答,详细具体地表现他“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再如第三段论战胜的原因,把他的作战必须依靠士气、抓准时机、谨慎而又果断的战略思想表现了出来。这两段文字,充分地表现了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本文的重点是“论”战,所以,第2段对战争的过程的叙述非常简略,只有“齐师败绩”、“遂逐齐师”八个字写战争的过程。对于无助于表现“论战”的事,如战争的起因、战斗的状况、战后的处理等,略写或不写。这样剪裁,叙事清楚,详略得当,有力地突出了中心。)3、说出两个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淝水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4、请你说出关于战争的古今名言两条兵民是胜利之本。(毛泽东)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毛泽东)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战国·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战国·孟子)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三国·诸葛亮)三、教师小结,布置作业教后小记上课时间: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