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1840年至l900年间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知识梳理】一、甲午战争中的黄海海战黄海海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的一次。①爆发时间:②清军爱国将领:海军提督、“定远”管带、“”管带邓世昌、“经远”管带林永升,“靖远”管带叶祖珪③结果:北洋水师主力,北洋大臣命令舰队躲进威海卫军港,“避战保船”,从而失去了黄海海域的,最终在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二、甲午战争后的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①背景:1895年甲午战败签订《》,割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台湾人民“愿人人战死而失台,绝不愿拱手而让台”)②领导人:、徐骧、等。③力量:邱逢甲、徐骧领导组成的和刘永福的④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的历史意义:A、台湾军民为维护祖国领土完整,以劣势装备与日军血战5个月,充分表现了台湾军民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和高度的。B、在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此后50年()里,台湾人民争取回归祖国的斗争从未停息过。三.义和团运动:1898——1900年1、根本原因:后,列强掀起狂潮,中华民族面临空前危机2、直接原因:反洋教斗争3、兴起:1898年兴起于,1899年秋,蔓延到山东、直隶的许多州县。4、口号——“扶清灭洋”口号:具有爱国性质;反映当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已经成为主要矛盾;“扶清”容易使义和团放松对清朝封建统治者的警觉。“灭洋”虽然能够广泛动员群众参加反帝斗争,但是带有笼统排外的性质。5、政府政策:——“”办法,企图加以控制和利用——6、抗击八国联军的战斗:①义和团在廊坊、落垡抗击联军。②义和团在北京攻打外国使馆、西什库教堂。7、失败:慈禧太后在西逃途中下令铲除义和团。在的联合绞杀下,义和团运动失败。8、意义:①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粉碎了列强的企图。——最大作用②沉重打击了,暴露清政府的反动,加速了其灭亡的速度。9、失败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的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课程标准】:1840年至l900年间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学习要求】: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考试说明】:黄海海战、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义和团运动【知识归纳】一、1840年至1900年间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知识要点1、黄海海战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双方海军的一次决战。清政府的北洋舰队主力尚存。由于李鸿章的“避战保舰”政策,日本获得黄海海域的制海权。最终在威海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2、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①领导人:邱逢甲、徐骧、刘永福等。②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的历史意义:A、反映了台湾人民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和爱国主义精神。B、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上留下光辉的篇章。3、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①兴起的原因: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深重,民族矛盾空前激化②经过:口号,“扶清灭洋”;地区:山东→京津地区。◆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中国军民抗御外辱,坚决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二、近代前期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共同特点是什么?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共同特点:①都是为了维护国家主权;②都表现了不屈不挠、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③虽然取得一些成就,但最终都没有彻底胜利。★结论:中国军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是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史论共享】在近代,中国军民抗御外敌,坚持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是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知识巩固】:见一轮复习资料《总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