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第一单元--第四课-牛郎织女-VIP免费

第一单元--第四课-牛郎织女-_第1页
1/3
第一单元--第四课-牛郎织女-_第2页
2/3
第一单元--第四课-牛郎织女-_第3页
3/3
[教学目标]1、知识教学:了解民间故事幻想奇丽、情节动人的特点;掌握“棚、咧、梭、酿、腮、偎、眶、礁、拗”等字。2、能力训练:初步学会阅读、分析和复述民间故事,注意叙述语言的正确运用。3、思想情感教育: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并为之斗争的精神。[重点、难点]1、重点: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学会阅读、分析、复述民间故事。2、难点:对本文中神话手法的理解。[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教具准备]ppt课件[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民间故事及其特点。2、掌握文中生字词。3、理清课文思路。[重点、难点]梳理文章情节。[教学方法]讨论法。[教具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幻灯出示生字词、检查预习、进行字词教学。1.看字形读字音舔()咧()偎()簪()拗()刷()酿()落()在后边蒲()扇牛虻()2.看字音写字形tiǎnshāipúshànniúméng()()()()liěniùsuōzikēshuì()()()()niàngwēishānluánchóngdié()()()zānsāibāngshānhújiāo()()()3.看解释写词语1.亲热地靠着,紧挨着。()2.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3.无法改变(别人的坚决的意见)。()(二)导入新课:1.秦观的《鹊桥仙》。2.传统节日(三)了解民间故事及特点:民间故事是一种立足于现实而又富有幻想的口头文学作品,由于它反映劳动人民的要求和愿望,所以就广泛地流传在人民群众之中。特点:它一般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性格,语言口语化,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四)了解历史背景(五)梳理课文,把握情节。(八)布置作业:抄写生字词3次,完成课后练习三。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文中手法2、把握人物性格。[重点、难点]1、重点:同上2、难点:同上。[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教具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分析手法(对比)1、从文中找出牛郎的哥嫂是怎样虐待牛郎的?明确:叫牛郎吃剩饭、穿破衣裳、夜里在牛棚里睡;哥嫂独占父亲留下的家产,把他赶出了家门。从牛郎被歌嫂虐待的情节中,可以看出态度的丑恶和人情的淡薄。2、从文中找出牛郎和老牛的亲密关系表现在哪些方面?明确:牛郎照看那头牛挺周到,“吃的草干净,喝的水干净,牛身上干净、牛棚里干净”,对牛精心饲养、关怀备至。老牛对牛郎明白理解,对牛郎的哼曲、说话、商量事情等都能了解。写老牛和牛郎的亲密关系,既反衬了牛郎孤苦无依的苦闷,突出牛郎命运的不幸,又表现了牛郎善良、勤劳的品质,为下文牛郎与织女的结合得到老牛的帮助埋下伏笔。手法:对比手法,通过哥嫂和老牛对牛郎态度的对比,突出老牛的亲密,加强艺术感染力,给人深刻印象。(二)分析手法(想象)(三)分析人物形象及其象征意义牛郎织女:勇敢、勤劳、善良——象征普通劳动人民王母娘娘:凶狠、残酷——象征封建统治阶级(四)主题:封建制度的压迫和劳动人民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五)了解民间故事及其特点。1.民间故事:是在人民群众中间产生、流传的口头创作。它是以广阔的社会生活为背景,通过丰富的想象,以鲜明的人物形象、完整曲折的情节反映现实生活和人民愿望的口头文学作品。2.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口语化语言教学后记:1、学生对民间故事有较高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2、理解能力不够好,对人物的象征意义、主题的理解偏差。3、独立思考能力差,不善于思考。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第一单元--第四课-牛郎织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