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教材分析368年到1840年为我国的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这一时期,中国历史的发展呈现出两种明显的时代特点:一方面统一多民族国家得以巩固;另一方面却潜伏着日益严重的社会危机。其表现为:政治方面,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加强,政治危机日益加深。经济方面,中国传统农耕文明发展到高峰,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民族关系方面,清王朝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对外关系方面,明朝时既有友好的对外交往,也曾遭到外国的侵犯;清朝成功抗击沙俄和西方殖民者的入侵,奠定了今天我国疆域的基础,但又实行闭关政策,阻断了与世界各国的联系,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文化方面,文艺繁荣,科技滞后,并且出现了反封建的思想主张。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史的尾声阶段,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明清时期中国由强盛逐渐转向衰弱的根源就是封建制度的落后,为下一阶段中国近代史的学习做好铺垫。本单元可分为两个专题,专题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专题二:社会的危机。本单元的重点:明清时期加强君权的措施;郑和下西洋;抗击外来侵略的史实;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措施;“闭关锁国”政策。难点:从政治、经济、文化、对外关系等方面全面理解明清时代的特点。学情分析本节课教学对象是初三年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不仅积累了一定的历史知识,而且形成了一定的历史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有较大的提高,并能形成自己对历史事件的独到见解,但分析问题还缺乏深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的掌握明清时期加强君权的措施和表现;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壮举和戚继光抗倭的斗争;掌握明清时期为巩固统一多民族的国家所做出的努力;了解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2)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初步理解君权加强的弊端;认识到台湾、西藏、新疆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且理解清代中期以来的腐败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过程与方法:1)通过史料分析、相关知识点的前后对比、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逐步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综合分析、对比史实、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2)通过创设历史情境、播放视频、分析图片材料等方式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逐步培养学生透过历史现象认识、分析和掌握历史本质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唐朝的开明政治与明清为加强君权而采取的措施的对比,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君权的加强是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尤其是文化和思想方面采取的措施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2)通过明清时期对外关系呈现“交往与冲突并存”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3)通过明清为巩固统一多民族的国家、维护国家的领土主权完整而进行的不懈努力和斗争,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各族人民在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是每一位中华子孙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教学重难点重难点: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教学准备多媒体投影、导学案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个人复备感情调节(2mins)同学们,我们已经复习了第一单元,知道了列强的一步步对中国侵略的加深,我们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局面,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那么中国的出路在哪里?中国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关注西方,学习西方,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通过这一问题的设置,起到以旧促新、以旧带新的作用。二、自主复习(10mins)学生根据考点内容及知识框架,掌握基础知识。考点10: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郑和时间:从_______年到_________年。七次下出发点:_____________。西洋经过规模:率领___________人。郑和下范围:到过亚非各国_____个国家,最远到达___________。西洋意义:华侨开最早时间:____________。发南洋目的:____________。意义:促进了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