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元朝的统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①认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②元朝的统一和行省制度的施行,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民族融合;③了解文天祥抗元斗争的事迹,学习他崇高的民族气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知识与技能⑴知道铁木真统一蒙古,尊称成吉思汗;忽必烈建立元朝,定都大都,统一全国。文天祥抗元,慷慨就义。元朝民族分化政策、行省制度、宣政院、澎湖巡检司的基本情况。⑵了解大都商业大都市的地位、《马可·波罗行记》的影响。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帮助下,分析元朝完成国家统一的原因,正确认识元朝统一全国的历史意义及对文天祥抗元斗争作出正确评价,以培养学生辩证地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明白元朝的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是在全国统一的条件下,在前代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实现的,培养学生的洞察力。教学重难点重点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开创了元、明、清三朝长达600多年的统一王朝的局面,奠定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国疆域的基础,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文天祥的抗元体现了南宋军民反抗侵略的正义性。此外,元朝设立的行省制度以及元朝对西藏和台湾的管辖对我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是本课的重点。难点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如何认识元朝统一的进步性和南宋文天祥的正义性,又涉及到元朝民族分化政策的落后性和元朝对外开拓政策的开放性。面对一系列矛盾体,面对涉世不深的初中生,是比较难以讲清的。通过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加深学生对这些问题的理解。教法与学法列表法演示法讨论法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忆两宋时期我国北方先后出现的几个少数民族政权,然后引导学生观看《蒙古兴起示意图》,说明蒙古族是继辽、金之后北方又一兴起和发展的少数民族,最终是由蒙古族建立的元朝重新统一了中国,从而导入新课。二、讲授新课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课件板书)1、结合课文中关于成吉思汗的内容,结合毛泽东对成吉思汗“一代天骄”的评价,展开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及发动战争的评价讨论。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了解成吉思汗本名铁木真,他统一了学生自己看书并完成讨论.活动5分钟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汗国;1206年在濣难河大会上,被尊称为成吉思汗,是蒙古族杰出的首领。蒙古族长期分裂的局面,直到13世纪初才在铁木真的统一下强大起来,这是蒙古历史上的转折点,促进了蒙古社会的发展。⑵成吉思汗发动战争:认识对内既有民族压迫的一面,又有统一全国的一面;对外既有扩张侵略的一面,又有加强中西联系的一面。成吉思汗灭金、灭西夏是国内民族间的战争,是统一性质的战争,但统一战争的过程中,则对金和西夏等民族实行烧杀掠夺的民族压迫政策。蒙古兵西征,兵锋最远抵达欧洲的多瑙河流域,建立起地跨欧亚的蒙古大帝国,属于对外扩张的性质,同时,客观上加强了中西联系,马可·波罗的陆来海归充分说明了这一点。⑶结合毛泽东对成吉思汗“一代天骄”的评价,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讨论:组织学生从“为什么说成吉思汗是蒙古族的杰出领袖?”和“用史实说明成吉思汗发动战争对内既有民族压迫的一面,又有统一全国的一面;对外既有扩张侵略的一面,又有加强中西联系的一面”来理解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一词中对成吉思汗“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的评价。2、针对元朝统一中国的进步性和文天祥抗元的正义性,展开讨论。⑴忽必烈建立元朝:在成吉思汗统一中国的基础上,其孙忽必烈语1271年建立元朝,定都大都。并于1276年占领南宋临安,1279年统一中国。⑵文天祥抗元斗争:介绍文天祥在抗元斗争中可歌可泣的事迹,诵读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加深学生对他忠贞不屈、大义凛然的高风亮节的钦佩。⑶讨论:组织学生讨论,一是元统一的进步性是什么?点明元的统一,结束了唐末以来中国长期分立的局面,重建幅员辽阔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利于历史的进步性和发展,有利于我国各民族的联系,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奠定了元、明、清三朝长期统一的基础。二是既然肯定元统一全国的历史功绩,那么是否意味着文天祥等坚持抗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