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习要点龚互帮2015-10-02分类:教学反思1.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加快教育改革步伐,全面推进素质教育。2.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太高,学生、老师、家长对教育不满意是正常的。3.加强教育改革,形成公平教育、优质教育、终身教育讲的很好4.教育改革的核心是什么?教育改革如何改?应一切从人出发。应以育人、以学生成才为中心。5.开展信息教育、培养学习者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6.《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的突出部分是改革。7.终身教育体系包括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8.人才竞争的焦点不是人才的数量,而是人才的素质。9.政府要有作为,教师要有担当。教育主管部门要正确运用好国家的教育政策。10.教育公平,首先是教育机会公平,其次是教育过程公平,最后是教育结果公平。11.教育公平,公平教育。教育公平是教育的根本特征,是社会公平的基础。12.1、以人为本——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2、与人偏离——教育的突出问题3、以什么“人”为本学校教育都是指向人的,都是从人出发,并最终促进人的发展。13.强国必先强教。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教育的关键在教师。14.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加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增强学生爱国情感和改革创新精神;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方面。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事做人,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坚持全面发展。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坚持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加强体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切实保证体育课和体育锻炼时间,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重视可持续发展教育、国防教育、安全教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5.通过此次培训,我对教学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不能为了教书而教书,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教学不光是简单的传授知识,要重在教学生掌握方法,学会学习,不能只让学生“学到什么”还让学生“学会学习”,学生掌握了方法,终身受用,可以自己获取知识,除了学习,还要注重启迪学生的智慧,给学生充分的空间、时间,发挥出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另外,不能把学生思想禁锢,思想上不自由,哪来创造力和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