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维度A基础知识一、选择题:1.你知道中国妇女开始裹足,形成“三寸金莲”是在什么时候吗?()A.隋代B.唐代C.宋代D.元代2.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作为一个宋代人,他的饮食有哪些呢?()①夏季可以吃到冷饮②晚上可以到东京的夜市吃小吃③北宋时肉食以羊肉为多,南宋时羊肉进入平常百姓家④南方人爱吃鱼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3.宋诗中“邸店如云屯”形容的是()的兴旺:A饭店B.旅店C.邮局D.报馆4.北宋东京城里的“勾栏”是指:()A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B.小商贩摆摊的地方C.进行体育活动的地方D.专供演出的圈子5.“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中描写的是宋代那个节日的欢乐气氛?()A.元旦B.元宵节C.端午节D.中秋节6.宋代市民文化生活丰富的原因是:()A.士大夫的提倡B.达官贵人的提倡C.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壮大D.农民的需要7.如果你在宋代过春节,那么你会遇到的情况是:()①祭祀祖先,迎神供佛,挂年画,贴“桃符”。②围炉而坐,饮酒唱歌,“守岁”。③早起登高,祝福新年。④燃放鞭炮,穿新衣,往来拜年。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8.北宋的东京指的是今天的:()A.开封B.洛阳C.郑州D.西安9.东京城内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A.勾栏B.坊C.市D.瓦子10.下列节日连线正确的是:()A.家家腊月二十五,浙米如珠和豆煮——元宵节B.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阳节C.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端午节D.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秋节维度B能力提高二.动脑筋11.古代的社会风俗到了宋代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一变化奠定了今日人们生活的基础。你能举出今天生活习俗中与宋代相似的例子吗?(两个即可)12.假如你生活在宋代的都城临安,有朋友来访,你打算怎样宴请他们?带他们去什么地方游玩呢?13.作为北宋的一名建筑师,同时有一位城市平民和贵族官僚请你给他们设计房屋,请你设计出符合他们身份的房屋,并写出各自的特点。14.学史有感:材料:朱熹说:“今世之服,大抵皆胡服,如上领衫,靴鞋之类,先王冠服扫地尽矣。”(《朱子语类》)请回答:①这里的今世指的是什么时候?②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中的情况?③朱熹是否赞同这种情况呢?你的观点什么?15.你知道流传至今的重要传统节日有哪些在宋朝已经出现了?你能举出一个宋代节日的活动例子吗?你对如何更好地渡过我们的传统节日有何建议?维度C探究应用16.请你从教材中介绍的北宋东京相国寺庙会、春节的热闹情景或“瓦子”的情况,任选其一,来描绘一下其中的场景。(可以适当的发挥想象,但注意要符合历史实际)1C2C3B4D5A6C7C8A9D10B11饮食上在夏天都吃冷饮,节日上都过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其它例子符合实际即可);12主要请他们吃鱼,如果经济许可的话,也能请他们吃羊肉。可带他们到瓦子中去娱乐购物,在勾栏中看演出。(言之有理即可)13城市平民的房子多为长方形,屋顶以草或瓦覆盖。稍讲究的,外建门屋,内为四合院,院内可种花草。贵族官僚的宅第宏丽,前堂后寝,以穿廊相连,两侧还有耳房和偏院14①南宋。②长期以来民族交往和民族融合的结果。③反对。有益,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起到了丰富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作用。15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例子任举。节庆活动是一个民族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吸取传统节庆活动优秀的精华部分,丰富我们的生活16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