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康高速C3标周公山隧道爆破施工专项方案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周公山隧道爆破施工专项方案一、工程概况1.1工程概况周公山隧址区穿越雅安城郊的周公山,场区整体呈河谷低山构造剥蚀地貌,线路穿越突出山脊,山前河流呈“C”型环绕。坡表浅沟发育,沟谷纵横,坡表大面积覆盖坡残积层,在局部陡坡地段基岩裸露。隧址区内地形最高点高程约为1660m,最低点的青衣江高程约为580m,相对高差约为1080m,为构造侵蚀低山地貌。本合同段隧道起讫里程为左线ZK5+640~ZK7+500,全长1860m右线K5+650~K7+500,全长1850m。隧道岩层粉质泥岩,细砂岩主,围岩级别有III、Ⅳ、Ⅴ级。1.2地质构造隧址区穿越沙坪背斜的向N倾末端,沙坪背斜呈SN向展布,背斜轴部向N倾伏。隧址区穿越段背斜地层均为白垩系中厚层的粉砂岩、细砂岩夹泥岩地层。背斜整体宽缓,背斜E翼整体产状约为290~300°∠30~35°,背斜W翼整体产状约35~75°∠18~28°。背斜核部轴倾向N,倾伏角约20~30°。1.3水文地质隧址区的地下水可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碎屑岩类空隙裂隙水。该类型地下水的补给主要为大气降水及河水补给,径流途径段,地下水以泉的形式向较低的沟谷排泄。主要分布于隧道左侧周公河的阶地和河床中。雅康高速C3标周公山隧道爆破施工专项方案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二、钻爆设计2.1一般规定2.1.1开挖轮廓形状和断面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尽量减小开挖轮廓线的放样误差,应采用激光指向仪、隧道激光断面仪等确定开挖轮廓线和炮眼位置。2.1.2通过爆破试验,选择合理的钻爆参数,并根据地质条件的变化和对振动波的监测,不断优化钻爆参数,实现光面爆破,把对围岩、支护及衬砌的扰动减到最低程度。2.1.3隧道开挖断面应以二次衬砌设计轮廓线为基准,考虑预留变形量、测量贯通误差和施工误差等因素适当放大,并应满足下列要求:2.1.3.1预留变形量应符合设计规定,或根据围岩级别、隧道宽度、埋置深度、施工方法和支护情况等条件,采用工程类比法确定。2.1.3.2施工中应根据量测结果进行分析,及时调整预留变形量。2.1.4当两相对开挖工作面相距40m时,两端施工应加强联系,统一指挥。当两端开挖工作面间的距离剩下10-15m时,应从一端开挖贯通。2.1.5爆破作业时,所有人员应撤至不受有害气体、振动及飞石伤害的安全地点;在有可能发生涌水、突发地段应加强开挖工作面与洞内后部工作点的联系。安全地点至爆破工作面的距离,在独头坑道内不应小于200m,当采用全断面开挖时,应根据爆破方法与装药量计算确定安全距离。2.1.6隧道开挖中所使用爆破器材的运输、贮存、检验、再加工、使用和退库、销毁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现行国家标准《爆破安全规程》(GB6722)的规定。雅康高速C3标周公山隧道爆破施工专项方案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2.2钻爆设计根据本标段沿线地形、地质情况,以及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结合具体情况考虑,周公山隧道Ⅳ级和Ⅴ级围岩采用上下台阶分部开挖,Ⅲ围岩采用全断面或上下台阶法开挖。根据围岩类别及开挖部位不同,采用不同的炸药单耗,对于软岩采取松动爆破技术,炸药单耗控制在0.35~1.8kg/m3之间,爆破施工中根据实施爆破效果进行调整。特别是在隧道施工过程中,须根据掘进过程中岩石的类型、走向、地质结构、地下水、施工进度等各种因素来制定具体的施工方案,针对同一条隧道不是固定不变的。当掘进过程中遇到地质构造或其它特殊的地质结构时,根据具体情况将及时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法,编制详细合理的施工方案。2.2.1施工工艺流程隧道段:施工准备(校核中腰线、标定眼位)→钻孔→装药联线→警戒爆破→通风排尘→清理危岩活石→临时支护→清碴(下一个循环)。本工程在爆破施工过程中,钻眼爆破是施工的重点工序,它直接影响施工质量和安全;施工中影响安全的重要因素是爆破和支护。针对以上各个工序,在施工中应采取相应的管理和技术措施,精心组织施工,确保整个隧道工程的施工质量、安全和工期达到预期目标。2.2.2爆破设计与施工本工程在爆破施工过程中,其关键过程主要是与爆破作业有关的技术方案设计和相应的各作业工序。主要包括:爆破设计和与之相关的爆破安全、施工作业以及爆破后的临时支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