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大气考点透析一、全球变暖1.人为原因:人类活动排入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强烈吸收地面放出的红外线长波辐射。2.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原因:一是燃烧矿物燃料排放;二是毁林,特别是热带森林的破坏。大气环境保护考点133.全球变暖影响生态环境:引起海平面上升(海水膨胀及极冰融化),对沿海低地国家和地区构成威胁社会经济:世界各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温带地区干旱使农业发达地区的耕地变为草地;高纬地区降水增加,适宜温带作物生长。)4.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排放的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加强国际合作。例1(2009·浙江)专家认为,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等原因,预计到2100年全球平均增温4~5,℃℃这对全球环境将产生重大影响。完成(1)~(2)题。(1)对全球变暖的环境响应,叙述正确的是()A.北半球热带地区降水减少;海平面上升B.灾害性天气频繁;中国自然带北移C.洋流发生变化;大部分动物栖息地发生根本性改变D.北欧影响最大;北半球亚热带地区降水增多B(2)在节能减排中,公众可参与的有利于抑制全球变暖的行动是()A.充分利用太阳能;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B.采用节水措施;开发利用无污染能源C.多种水稻;充分利用风能D.维持能源消费结构现状;自备购物篮A考点解析(1)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进入20世纪后半叶,亚洲的暴雨、非洲的干旱等极端灾害性天气频繁发生;气温的普遍升高,导致中国各地的积温增加,自然带北移。(2)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和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都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有利于抑制全球变暖。答案:(1)B(2)A全球变暖变式题20世纪是近千年来最暖的一个世纪,而21世纪全球变暖的速率将超过过去一万年来自然的温度变化速率,人类的生态和发展环境目前面临严峻形势。读“因气候变暖首先可能被淹没地区示意图”,回答(1)~(2)题。(1)图中“因气候变暖首先可能被淹没地区”的相同点是()A.都为发达国家或地区B.都为降水丰富地区C.都位于主要地震带上D.都为沿海低地地区D(2)全球变暖会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重大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农业布局和结构发生变化②生物多样性减少③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减少④水资源问题得以缓解A.B.①②①④C.D.③④②③A解析因气候变暖首先可能被淹没地区应该属于那些地势较低的沿海地区。全球变暖会使世界各地的水热状况发生改变,从而对世界的农业生产布局和结构产生影响。全球变暖还将导致原有的生态环境发生变化,使某些生物因不能适应新的环境而濒临灭绝,生物多样性减少。答案:(1)D(2)A二、臭氧层的破坏与保护1.南极附近出现臭氧空洞:全球臭氧量最低值,出现在南极地区的春季(9月~11月)。2.臭氧量减少的人为原因:冰箱、空调等释放出的氟氯烃化合物,上升到平流层后,发生光化学反应消耗臭氧。3.臭氧减少的危害: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增多,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4.保护措施:国际合作,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排放,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规律技巧点拨11.形成大致在地面以上10千米以上,臭氧含量随高度增加而增加,在20千米~30千米处臭氧含量最大,然后逐渐减少,大致在60千米以上,臭氧含量极少了。臭氧层分析2.臭氧的时空分布纬度分布——臭氧含量的极少值出现在赤道附近,极大值出现在南北纬60°左右。时间分布——当地春季出现极大值,秋季出现极小值;夜间大于白天。3.臭氧层被破坏南极出现臭氧层空洞,北极臭氧层变薄,青藏高原臭氧层变薄速度加快。例2读图所示,完成下列要求。•(1)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空白框内(每个字母限填一次)。•a.臭氧层空洞b.全球变暖•c.酸雨d.森林锐减•(2)说明导致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3)简述减轻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考点解析第(1)题,根据地理知识的因果关系就能填出,比较基础。第(2)题,解答好此题,必须把熟练的课本知识与获得的图表信息结合起来考虑,才能得出比较准确和全面的结论。大气环境问题–第(3)题,本题既是一个综合题,又是一个开放题,说其具有综合性,是因为组织答案时需要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解决三大大气环境问题的措施结合起来考虑。说其具有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