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时水循环和洋流考点突破考点一水循环基础梳理1.地球上的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理环境中①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②和③的变化。2.在④和⑤的作用下,水在⑥、⑦、⑧间通过吸收热量和放出热量,以固、液、气三态的转化形成水循环。空间位置运动形态物理状态太阳能地球重力陆地海洋大气3.太阳能推动水循环的同时,伴随着能量在地理环境中的大规模⑨和⑩。4.水循环过程在地球表面各个区域是⑪,导致水资源在地球表面分布的⑫。转化交换不平衡的不平衡学法指导1.表解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河流因其流经地区的气候、地形等条件存在差异,其补给类型和特征亦存在不同,具体列表比较如下:补给类型补给季节补给特点主要影响因素我国主要分布地区径流量的季节变化雨水补给一般以夏秋两季为主①时间集中②不连续③水量变化大①降水量的多少②降水量的季节分配③降水量的年际变化普遍,尤以东部季风区最为典型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春季、夏季①有时间性②连续性③水量稳定①气温高低②积雪多少③地形状况东北地区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主要在夏季①有时间性②有明显的季节、日变化③水量较稳定①太阳辐射②气温变化③积雪和冰川储量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湖泊水补给全年①较稳定②对径流有调节作用①取决于湖泊与河流的相对位置②湖泊水量的大小普遍地下水补给全年①稳定②一般与河流有互补作用①地下水补给区的降水量②地下水位与河流水位的相互位置关系普遍2.图解三类水循环的领域和环节3.水循环发生的原因分析水循环的发生,既有内因,又有外因。水的固态、液态和气态三态的相互转化是水循环的内因,太阳能、重力能是水循环的能量源泉(即外因)。其中太阳能是水循环最主要的能量来源。(1)物态转化及其热量过程固态、液态和气态统称为物态,固态、液态和气态下的物质分别叫做固体、液体和气体。在一定的条件下,物质的这三种物态的转化叫做物态转化。物态转化过程是一个吸热或者放热的过程。常见的物态转化过程及其热量的吸收和释放是:物态转化含义吸热或放热吸热或放热的原因熔化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吸热过程分子的振动加剧,呈现流动性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吸热过程分子运动与熔化过程相反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蒸发、沸腾)吸热过程部分分子得到能量挣脱周围分子的引力,脱离液体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放热过程分子运动与汽化过程相反升华物质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吸热过程固体分子从外界吸热,直接挣脱周围分子的引力而飞出凝华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放热过程分子运动与升华过程相反(2)水循环环节的能量来源和转化水循环环节能量来源能量转化蒸发太阳能太阳能→热能→动能水汽输送太阳能太阳能→热能→动能降水重力能重力能→势能→动能径流输送重力能重力能→势能→动能强化专练1.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1)~(3)题。(1)下列实现图中①功能的是()A.长江B.副热带高气压带C.我国的夏季风D.我国的冬季风(2)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人类活动对下列哪个环节施加了影响()A.①B.④C.⑤D.⑥(3)关于水循环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全球地理环境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①它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过程之一,能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②它是地球上最活跃的物质循环过程之一,是联系海陆之间的主要纽带③它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但它不能塑造地表形态④它对地表太阳能可起到传输作用,但不能起吸收和转化的作用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④解析第(1)题,根据水循环示意图可知,①是水汽输送环节,我国的夏季风可以从海洋带来大量水汽。第(2)题,南水北调是改变地表水空间分布的工程措施。第(3)题,水循环是地球上最活跃的物质循环过程和能量交换过程。答案(1)C(2)C(3)A考点二洋流基础梳理1.概念:大洋表层海水⑬,也叫海流。2.作用(1)是⑭的主要调节者,促进⑮交换。(2)通过能量交换改变其⑯。常年大规模地沿一定方向进行的较为稳定的流动地球表面热环境地球高低纬度地区间的能量环境特征3.分布(1)副热带环流:中心大约在⑰的地区,北半球呈⑱运动,南半球相反;大洋东岸为⑲,西岸为⑳。(2)副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