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生活学写散文——以写景抒情散文为例学写散文河南省濮阳市第三中学卓燕飞【学习目标】1.感悟并理解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2.运用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写一个散文片段。【教学课型】读写结合课【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创境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上一节读写结合的作文课,这次作文的体裁是散文。散文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文学长河中熠熠生辉。朱自清的《背影》,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余秋雨的《文化苦旅》,龙应台的《目送》等经典名篇让我们在阅读中收获了真知与感动。一个个散文名家启迪了我们的心智,一篇篇散文经典浸润了我们的人生。今天,让我们向经典致敬,向名家学习,学写简单的散文。著名作家冯骥才是这样看待散文与生活之间的关系的:“散文,就是写平常生活中那些最值得写下来的东西。不使劲,不刻意,不娇情,不营造,更无须”‘绞尽脑汁’。散文最终只是写一点感觉、一点情境、一点滋味。”对,散文最终就写一点感觉、一点情境、一点滋味。但这种情境如何表达,这点感觉如何引发呢?这次作文我们就以写景抒情性散文为例,学会写简单的散文,喜欢上散文。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在文学作品中作家是怎样把普通的生活描绘的富有诗意写出有独特感悟的散文的?二、范例导引凋零之美(片段)林清玄坐在仁爱路一家楼上咖啡屋,看着路上的菩提树叶子,一片一片地辞别枝极飘落下来,有时一阵风来,菩提叶竟是满天翻飞旋舞,在凋零中,有一种自在之美有几株落得早的菩提树已经增生新叶,菩提树的嫩叶介于鹅黄与粉红之间,在阳光下,美丽如水月,透明似琉璃。在晶明的落地窗前,看见菩提树的调零与新叶,使我想起憨山大师的一首诗:世界光如水月,身心皎若琉璃。但见冰消涧底,不知春上花枝。这凋零与新生,原是同一个世界,涧底的冰雪融化了,与春景里枝头的花开,原是同样的美。或者,溪涧中的雪是滋润过花的雨水与露珠;也或者,那灿烂的花颜是吸了冰雪的乳汁而辉煌的吧!一切因缘的雪融冰消或抽芽开花都是自然的,我们尽一切的努力也无法阻止一朵花的凋谢,因此,开花时看花开,凋谢时就欣赏花的飘零吧!我们尽一切努力,也不能使落下来的任何一片叶子回到枝头,因此要存着敬重与深情的心,对待大地这种无言的呈现呀!1.阅读指导1(1)用画出文中描写景物的语句,体会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描写景物的。(2)用画出文中表现作者自身感悟的语句,思考作者是怎样引出这样的感悟的。教师明确:《凋零之美》中描写景物的语句有:“菩提树叶子,一片一片地辞别枝极,飘落下来,有时一阵风来,菩提叶竟是满天翻飞旋舞。”(动态描写,情态,远观)“有几株落得早的菩提树已经增生新叶,菩提树的嫩叶介于鹅黄与粉红之间在阳光下,美丽如水月,透明似琉璃。”(静态描写,颜色,形态,近看)景物描写角度:动静结合,由远及近,颜色、形态、情态。再来看第二个问题:《凋零之美》中表现作者自身感悟的语句有:“在凋零中,有一种自在之美。”“这凋零与新生,原是同一个世界,涧底的冰雪融化了,与春景里枝头的花开,原是同样的美。”“一切因缘的雪融冰消或抽芽开花都是自然的,我们尽一切的努力也无法阻止一朵花的凋谢,因此,开花时看花开,凋谢时就欣赏花的飘零吧!我们尽一切努力,也不能使落下来的任何一片叶子回到枝头,因此要存着敬重与深情的心,对待大地这种无言的呈现呀!”小结:林清玄的《凋零之美》就是从看到一片片菩提叶子的凋零而引发出对生命的思考:花开是一种美,凋零也是一种美!人们都为草木的凋零而悲伤,却不知凋零是为了更好的新生。他由生活中最为寻常的树叶凋零这一景象,用细腻脱俗的语言不经意间触动我们的心灵,引发了读者的深入思考。2.写景抒情散文的写作要点:(1)有一个明确的感情触发点:由一个景(菩提叶凋零)触发,角度小而新,能自然地引出丰富的情思。(2)有一些细腻的描写:(注意借物的角度)菩提树的嫩叶介于鹅黄与粉红之间,在阳光下,美丽如水月,透明似琉璃。(3)有一个鲜明的中心:凋零也是一种美,是为了更好的新生。我们要敬重大自然的规律!(4)有一点诗情与哲理:一切因缘的雪融冰消或抽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