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大气考点透析一、全球性大气环流1.定义: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形式。2.作用:促进高低纬度间、海陆间的热量和水汽交换,促进了地球上的水量平衡和热量平衡。全球性大气环流考点10•3.大气环流的形成•第一步假设:①地表均一;②地球不自转;③太阳直射赤道(不移动)总结:冷热不均产生了赤道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故为热力因素所致。•第二步假设:①地表均一;②太阳直射赤道(不移动)总结:地球的自转产生了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故为动力因素所致。•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第三步假设:地表均一•读“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变化图”分析掌握由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引起的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下图为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例1•(1)有关甲图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0°~10°主要盛行下沉气流•B.10°~20°盛行东南风•C.20°~30°盛行西北风•D.30°~40°盛行西南风D•(2)甲、乙两图反映的时间与季节正确的是()•A.甲表示3月份、春季•B.乙表示7月份、夏季•C.甲表示9月份、秋季•D.乙表示1月份、冬季B•(3)下列各图与上图中P点气候特征相匹配的是()C•甲图中M气压带位置主要集中在20°N和30°N之间,说明是副热带高气压带,因此此时是北半球的冬季,30°N~40°N地区受西风带控制。乙图中M气压带位于30°N以北,说明也是副热带高气压带,此时是北半球夏季。P点夏季受副高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说明是地中海气候。•答案:(1)D(2)B(3)C考点解析大气环流;气候类型的分布与特征•二、海陆分布与大气环流的影响•南半球基本上呈带状分布,因为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北半球气压带断裂成块状分布,因为北半球陆地面积大,海陆相间分布。时间温度气压切断气压带实际情况7月陆高海低陆低海高副热带高压带仅在海洋北太平洋夏威夷高压北大西洋亚速尔高压1月陆低海高陆高海低极地低压带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例2读“世界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按气压分布状况,A为_________中心,B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心。•(2)按风向,C处为______风。如果没有海陆分布的影响,则A、B两处均属于______高气压带,C处的风向应为_____风。•(3)南北半球相比,纬向的气压带较明显的是半球,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北太平洋高压(或夏威夷高压)印度低压东北西南副热带南海洋占绝对优势,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小•(4)从图中反映的情况可知()•A.此图表示的是7月份的情况,B气压中心称为亚洲高压•B.A地的气温高于B地,气压低于B地•C.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南极圈以南出现极昼现象•D.此时太阳直射点正向北移,气压带、风带正向南移B•(5)当图中B气压中心发展强大西伸至我国大陆,位置持续偏南时,我国将出现()•A.南旱北涝B.南涝北旱•C.南北皆旱D.南北皆涝B•本组题主要考查学生据图分析和判断的能力。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不同,在北半球,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在冬夏季节将副极地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使这两个气压带的分布呈现出块状分布。冬季由于大陆形成冷高压,即亚洲高压和北美高压,使副极地低气压带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冰岛低压和阿留申低压。考点解析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副高位置变化对我国气候的影响•夏季由于大陆形成低压(主要是印度低压),使副高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亚速尔高压和夏威夷高压。因此在亚洲东部和北美东部产生了季风环流。而南半球由于海洋面积广阔,气压带、风带比较明显地呈现出带状分布。图中亚欧大陆上形成低压,太平洋上形成高压,所以是夏季。B为夏威夷高压,在夏季,它的势力不断加强,进入我国,形成我国的夏季风,位置偏南说明其势力比往年较弱,因此锋面雨带不能移至北方,造成我国南涝北旱。•三、季风环流•1.季风的概念: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现象,称为季风。•2.季风形成原因•东亚:夏:东南风•冬:西北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南亚:冬:东北风•夏:西南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例3•(1)东亚夏季风来自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