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标要求:1、概述我国对外开放基本史实;2、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一.历史的抉择—对外开放的背景2.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序幕1.“文革”结束,经济亟需恢复和发展1.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3.亚洲“四小龙”提供借鉴国内:国际:结论:对外开放势在必行2.70年代国际形势趋向缓和二.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过程1.试点——经济特区的创办珠海深圳汕头厦门澳门香港海南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1988年海南深圳特区成立新闻发布会记者提问:1、我是河南日报记者,什么是经济特区?中央要给予经济特区什么特殊政策?2、我是上海解放日报记者,问题是为什么不在上海设立特区而选址深圳?临近港澳台,靠近国际市场;地处沿海,交通便利;是著名的侨乡,历史上与海外有密切交往,有利于吸引侨资,依托广阔的经济腹地资源丰富。1978年赴深圳打工前合影1982年在深圳打工时合影材料1:三十多年来,深圳人创下了1000多项“全国第一”:物价改革、打破铁饭碗、股份制试点、证券市场、企业产权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合作探究:特区的改革带来哪些变化?材料2:一夜崛起的城市深圳速度38年前,深圳还只是一个小渔村,仅有两条小巷和一条200米长的小街。如今,这座城市实际管理人口超过2000万,道路里程超过6000公里,100米以上摩天大楼近1000栋。38年前,深圳农民一天收入不过1元,人均GDP只有606元。如今,深圳人均GDP突破18万元,在内地各大城市中高居第一,是全国平均水平3倍多;进出口总额高达2.8万亿元,占全国1/10左右;出口额连续25年居内地城市第一。1、促进特区经济的飞速发展2、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3、推动全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4、进一步解放思想,“拓荒者”精神成为宝贵遗产。合作探究:特区的改革有什么意义?乌鲁木齐拉萨西宁银川成都昆明贵阳南宁长沙南昌合肥郑州西安太原呼和浩特哈尔滨长春沈阳济南石家庄南京杭州兰州南通秦皇岛天津大连烟台连云港青岛上海宁波温州福州湛江北海广州汕头厦门深圳珠海海南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区长三角环渤海内地城市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2、扩展(1)目的:①以浦东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②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③带动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2)条件:地理位置,交通优势经济和社会基础好特殊优惠政策人才和技术的产业优势(3)地位: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和开放的重点和标志3、新发展—浦东的开发和开放浦东创下了许多“全国第一”:“中华第一楼”金茂大厦“中国第一塔”东方明珠电视塔中国第一条磁悬浮铁路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垃圾发电厂全国第一个保税区──外高桥保税区全国唯一一个以“金融贸易”命名和定位的开发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全国第一家知识产权法庭第一个法律援助中心第一个“110”电话报警系统第一台“999”市民救助电话……21世纪如何进一步开放?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2002年博鳌亚洲论坛首届年会在海南开幕2004年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成立(目前共512个)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2013年提出建设“一带一路”合作倡议2016年二十国集团经济合作论坛在杭州举行2017年河北雄安新区设立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在海南省博鳌开幕三.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不仅在经济领域对外开放,也在科学、教育、文化等领域对外开放不仅对发达国家开放,也对发展中国家开放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带——内陆为什么——背景是什么——过程【课堂小结】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国内方面国际方面有什么—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特点1.试点——创办经济特区(1980)2.扩展——开放沿海城市(1984)沿海经济开放区(1985)3.新发展——浦东新区(1990)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