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源信息化总体框架国土资源信息化总体框架目录一、背景情况二、基本定位三、目标原则(一)建设目标(二)建设原则四、业务架构(一)土地管理(二)矿产资源管理(三)地质环境管理(四)土地督察(五)执法监察(六)综合事务(七)辅助决策五、数据架构(一)国土资源数据类型、来源(二)国土资源数据管理(三)国土资源数据总体框架六、应用架构(一)国土资源信息化总体需求(二)国土资源信息化总体构成七、技术架构(一)统一数据中心(二)统一政务工作平台(三)统一门户网站(四)统一网络系统八、工作统筹(一)统筹金土工程和"数字国土"工程(二)统筹国土资源专项调查与数据库建设(三)统筹国土资源业务网建设(四)统筹各类应用系统建设九、保障措施(一)制度保障(二)标准保障(三)安全保障(四)数据更新(五)骨干工程一、背景情况进入2l世纪以来,发展和应用信息技术,推动传统经济向新兴经济转型,已成为世界各国或地区提升综合竞争力、抢占未来发展战略制高点的重要途径。信息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和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这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同时,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就国土资源管理本身来说,技术密集特征显著,信息化必定会在国土资源管理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新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建部以来,国土资源信息化以"数字国土"工程、金土工程为主要依托,在电子政务、数据库、网络与网站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撑。回顾十年发展历程,从整体谋划、试点起步、总结经验,到逐步形成总体建设思路,凝聚了全系统信息化领域的经验和认识。1999年启动"数字国土"工程,先后印发《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2001)、《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一五"规划》(2006),制定《全国国土资源政务管理信息系统与信息服务系统建设总体方案》(2002)、《国土资源调查评价信息化总体方案》(2003),完成《国土资源部政务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设计》(2004),提出四个"统一"的电子政务建设基本思路,建成国土资源部电子政务基础平台,金土工程在国家成功立项并已完成一期项目建设。虽然国土资源信息化总体建设思路已经明确,但在目前项目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统筹不到位、系统集成整合程度不高、数据共享困难等问题。深入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总体建设思路没有在具体的项目组织实施中得到始终如一地贯彻。新的发展形势下,国土资源信息化迫切需要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现活动为契机,以全球信息技术发展为背景,站在国土资源管理全局,乃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进行全方位、多视角地审视,并在迄今已形成的总体思路基础上,进行统筹和框架设计。二、基本定位信息化总体框架是以规划为指导而设计的建设蓝图,作为规划与实施之间的桥梁,既是规划的延伸,也是实施的前提与依据,对于指导信息化建设实践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国土资源信息是基本国情的重要反映,是国土资源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基础。国土资源信息化作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行业信息化之间具有信息共享、政务协同的密切关联,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支撑作用。同时,国土资源信息化贯穿国土资源调查评价、政策研究与宏观决策、日常管理、监测监管和社会服务等业务的全流程,是促进流程优化、提高效率、科学决策、有效服务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资源监管能力不断提升的重要途径。国土资源信息化总体框架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密围绕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新机制,采用信息化顶层设计的理论和方法,设计业务架构、数据架构、应用架构、技术架构,理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明确信息化建设内容与管理业务的关联,在国土资源信息化规划和总体建设思路基础上进一步延伸,提出适应我国行政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