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长江》参考资料VIP免费

《长江》参考资料_第1页
1/1
《长江》参考资料一、作者简介郭风,原名郭嘉桂,1917年生,福建莆田人。1937年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小学教师。1938年发表处女作散文《地瓜》。1944年从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毕业后,回乡任中学教师。1945年到福州任《现代儿童》主编。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担任《福建文艺》副主编,福建省文联副主席,作协福建分会主席,中国作协理事,中国散文诗学会会长等职。著有散文集《山溪和海岛》、《曙》、《唱吧,山溪》、《郭风散文选》等;散文诗集《叶笛集》、《鲜花的早晨》、《灯火集》等。郭风善于以诗人的眼光来观察、理解社会和自然,注意吸取意象派、象征派的一些艺术手法,从草木虫鱼、风土人情中见时代风貌,有较浓郁的诗情画意和牧歌风味。二、相关资料(一)我与散文诗(郭风)在全国解放以前,在我学习创作的若干散文诗中,我诅咒黑暗和鞭挞国民党的残酷统治。我也写了若干表面上看来是风景画的散文诗。解放以后,我重新运用散文诗这样的文体时,有许多作品直接表达政治主题,如歌颂我们党和劳动建设的篇章,也写了若干看来是风景画的散文诗。我有一个奢望,这便是我想通过不懈地、持续地运用诗篇,来描绘自然界风景美,以表现一个总的文学主题,即人们的内心如何地感知自然美,内心有多少对于光明、欢乐和美丽渴望,不止的追求。(二)《漫谈散文创作》(郭风)我有一个体会,不宜把时代精神理解得过于狭窄。在作品中描绘当代人民最关心的重要事件,固然比较易于体现时代感,但在作品中表达人民的意志,抒发人民的愿望以至某种特定的时代情绪,也可以体现某种时代感。(三)郭风感知世界中的亮点和盲点(孙绍振)郭风在50年代吹响的叶笛具有那个时代特有的颂歌的风格,牧歌的情调。这些颂歌和当时风靡一时的战歌一起,在中国现代新诗史上留下了奇特的一页。在那宏大的颂歌和战歌洪流中,郭风所吹奏的并不是最强音。他并不以当时最受重视的“时代精神的号角”的激越的豪情引起读者的瞩目,在他的作品中,既没有英雄主义的非凡业绩,也没有壮丽的献身的场景,甚至连无私的爱情和独白都没有。在那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的时代的颂歌、战歌中,他的声音与其说是宏亮的,不如说是清纯的,甚至是柔弱的。(四)郭风散文诗的意境美(李元洛)在诸多文学样式里,诗歌的语言是最富于音乐性的语言,可以说,音乐美是诗歌的重要特征之一。诗歌语言的音乐美,包括韵、节奏、声调等几个方面。不过,郭风的作品一般都不押尾韵,他所看重的是那种“内在的旋律的美”。他说:“我心中暗自以为与其写一些貌似格律化的诗歌,写些矫揉造作地押韵的诗歌,毋宁写些短小的散文,写些富于内在的音乐美的散文。”(《我与散文诗》)郭风诗作的意境美,是和他的语言的音乐美分不开的……郭风语言的音乐美,除了句子的和谐、流畅、自然的抒情节奏之外,主要得力于那种反复歌吟、一唱三叹的语言形式所形成的旋律之美。读郭风的意境悠远的散文诗,就有如聆听音乐中的“春之歌”,就有如欣赏音乐中的“月光曲”。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长江》参考资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