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第3期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王灏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大型、特大型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公共交通出行的需求迅猛增加。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具有高效、环保、准时、站点密集等特点,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认可,逐步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由于城市轨道交通投资规模大、覆盖范围宽、建设周期长、沉淀成本高,为了把握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需要我们回顾过去,及时总结经验,反思轨道交通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分析其内在本质规律,着眼于未来,确保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已进入轨道交通大规模建设时期。(三)北京地铁发展历程北京是我国建设并开通第一条地铁线路的城市。北京地铁一号线工程(苹果园—复兴门)于1969年10月建成,1971年开始试运营。当时地铁项目定位为“战备为主,兼顾交通”。目前投入运营的线路有1号线、2号线、13号线、八通线、5号线、10号线一期、奥支线和机场线,运营总里程达200公里。近期在建号线二期、14号线、15号线,大兴线、亦庄线、房山线、昌平线、西郊线(L3)共13条线路,总长达361公里。根据“十一五”轨道交通规划,到2015年北京市的地铁通车总里程力争达到561公里,位居全世界(一)世界地铁发展历程目前,世界上共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共127座城市已经建有地铁,地铁线路总长度5500多公里,其中主要城市基本规模如下:纽约443公里,伦敦公里,汉城287公里,上海242公里,北京200公里。408公里,巴黎326公里,莫斯科280公里,东京2861863年,全世界第一条地铁线在英国伦敦建成各大城市首位。和拟建项目4号线、6号线、7号线、8号线、9号线、10一、轨道交通发展历程二、轨道交通内在本质特征分析深入挖掘轨道交通行业产品定位、经济特征和经营特点,把握内在的基本规律,为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科学的理论基础和思想基础。(一)城市轨道交通的产品定位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是经济学的两个重要概念。公共产品的主要特征有:一是效用上的不可分性;二是供给上的非排他性;三是消费上的非竞争性。而私人产品在以上几个方面与公共产品正相反,其主要特征有:一是生产商容易向消费者收费,如果消费者不付费,则无法取得该产品;二是生产产品的边际成本为正且高于平均成本。准公共产品则介于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之间,并更倾向于公共产品,其主要特征有:一是在某些情形下很难向消费者收费,但在另外一些情形下可以对部分消费者收费;二是生产产品的边际成本低于平均成本,但大于零。1、轨道交通运输在消费上具有一定程度的非竞通车。至1899年,美、英等5个国家7个城市开通地铁。1900年到1924年,欧美又有9个城市新建地铁线路。1925年到1949年间,由于受世界大战的影响,世界各地地铁建设速度明显放缓。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从1950年到1974年,欧洲,特别是亚洲、美洲,有30余个城市开通地铁。从1975年到2000年,相继又有30余个城市新建地铁开通运营,其中亚洲城市20多个。(二)中国地铁发展历程截止到目前,我国有10个城市、770公里的轨道交通系统已经投入运营。目前北京、上海、天津、广州、长春、大连、重庆、武汉、深圳、南京等十个城市开通了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全国48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已有超过30个城市开展了城市轨道交通前期工作,近期规划建设线路55条,总长约1700公里,总投资超过6000亿元。我国各大城市基于城市发展36争性;当乘客较少时,在供给上具有一定的非排他性,具有较强的公益性。2、轨道交通运输是可分割的。每个消费者可以2009年第3期地铁项目建设期,项目投资强度大,自身没有收益,但对沿线的房地产、商贸行业的发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项目成长期,即从项目投入运营到项目现金流收支平衡,此阶段由于运营成本、财务成本较高,票款收入无法与全部成本支出平衡,项目自身无法维持运转,仍然需要项目外部的现金流注入。此阶段项目能够有力地促进沿线区域建设发展。在项目成熟期,即从项目运营收支平衡到收回投资。此阶段项目客流稳定,产生大量净现金流入,项目产生收益。以上三个阶段一般大约需要30年左右的时间。如北京地铁一环线目前已运营30余年,经估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