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新闻史期末复习重点1、论述新闻传播与社会的关系。第一,新闻产生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表现:生存的需要;生产的需要;生活的需要。第二,社会条件对新闻传播的制约。1、物质条件的制约:载体、传播工具;2、精神条件的制约:民族精神、国民性格、社会教育水平;3、社会制度的制约。第三,新闻传播的社会作用。两个极端倾向:夸大新闻传播的作用;给新闻传播简单的肯定或否定的评价。社会作用:1、马克思主义:宣传、鼓动、组织、社会监督——政治工具。2、实用主义新闻观:环境监测、联系社会、传承社会精神遗产、娱乐——信息传播。2.工业革命对近代报业的影响(1)工业革命使各国经济飞跃发展,国家与地区之间的联系与交往因之密切,人们对他们的信息需求大增。(2)工业革命需要大量产业工人,从而使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人口的集中,城市化的加快,社会的信息需求进一步提高。(3)经济的发展需要普遍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急需管理人才和技术工人,于是国民教育有所普及。粗通文字的平民形成了新的读者群。(4)由于邮电通信,印刷出版、交通运输的新进步,电报、电话、轮转印刷机、火车、轮船等新事物的出现,使得新闻的采集和传递更加迅速和便捷,报纸也能不断更新设备、扩大生产、成为赚钱的企业从而直接推动近代报业的成熟。(5)随着工商业的繁荣,广告的繁荣。广告数量大为增加,报纸不仅能在经济上自立,而且还能不断更新设备、扩大再生产,成为赚钱的企业,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金。(6)从政治上看,工业革命后阶级力量发生了新的变化,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取得了更多的政治权利,逐步成长的工业无产阶级也在为自身的民主权利而斗争。这就推动了各国政治变革的进程,新闻出版的自由度有所提高,办报的政治环境逐步改善。3、试论述大众化报业诞生的历史条件。第一、政治民主化的完成。1、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美发达资产阶级国家爆发资产阶级革命,“主权在民”、“天赋人权”学说深入人心,三权分离的民主政治秩序基本确立。2、各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法律保障了公民的言论、出版、思想自由,从整体上保证了宽松、自由的政治环境,客观上有利于大众化报刊的诞生。第二、城市规模的扩张。1、大量破产农民涌入城市,迫切希望了解新的城市和找到工作需要一种载体承载大量所需信息。2、人口集中和各地区联系的加强,都市成为商品贸易和信息交流中心,都市市民对信息的需求量激增。3、城市发展培养了报刊的潜在读者群体。第三、工商经济的发展。工业革命推动了工商业的发展,而广告又成了工商业进一步扩张的重要手段。广告费用的增加不但给报社带来高额利润和降价的空间,而且为其逐渐脱离经济上的依附关系,走上政治上独立的道路奠定了基础。第四、交通电讯技术的革命性变化。1、印刷技术的重大进展。2、交通电讯技术的发展。3、通讯社的出现及其发展。第五,通讯社的出现与专业化运作通讯社为一种消息工厂,消息批发商,通讯社的出现和专业化运作延伸了报刊媒介的新闻采集手段,它的廉价服务降低了报社的成本,扩张了报纸的视野范围,加强了近代报刊的经营范围4、廉价报刊成功的原因廉价报刊迅速、持久繁荣的根本原因:成熟市场机制的形成。①报刊遵循市场生存经营规则,迎合大众实际文化水平及阅读情趣;②改进发行方式,降低成本和销售价格,革新报刊编排以吸引读者;③报刊的成功吸引成熟市场的另一群体广告商。丰厚的广告费使报刊进一步扩大再生产。如此一来,廉价报刊事业形成了一个良性发展循环圈:读者-广告-利润-扩大新闻再生产,最终促成报刊持续繁荣和发展5、廉价报刊的历史贡献①新闻本位观念的确立:为争取读者,新闻取代言论成为报刊主角,这一观念对现代新闻事业影响深远;(观点纸-新闻纸)②时效观念的重视:赢得时效就能在竞争中处于优胜地位;③客观报道手法的形成:廉价报刊奉行独立原则,提倡客观、冷静、平和。没有客观报道的提出,新闻就难以和政论分开,新闻就难以在当今社会占据重要的角色地位。6、廉价报刊的历史地位①廉价报刊是第一种真正建筑于资本主义市场体制之上的近代报刊;②廉价报刊是资本主义现代商业化大众报刊的雏形,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