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目标导航1.了解感觉和知觉的概念。2.掌握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特点。3.掌握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培养方法。案例引入幼儿园《认识小白兔》的课上,老师抱来了小白兔让小朋友们看、摸,引导小朋友们说出小白兔的外形特征:长耳朵、红眼睛、短尾巴、三瓣嘴、前腿短、后腿长。老师还准备了鱼、肉骨头、米粒、萝卜、青菜、草等食物请小朋友们喂给小白兔吃并观察小白兔喜欢吃什么。通过观察使孩子们得出,小白兔喜欢吃萝卜、青菜、草。此案例中,孩子们通过看、摸、观察感知了小白兔的外形特点和饮食习惯。“看”、“摸”、“观察”通常是感觉、知觉的行为方式,人们认识事物,获得知识是从感知觉开始的。那么,什么是感觉和知觉?学前儿童的感知觉发展有什么特点?怎样培养学前儿童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能力?这些将是本章将要探讨的问题。第一节感觉和知觉的概述一、什么是感觉和知觉(一)感觉是什么人们在生活中总是要接触各种客观事物,每一种客观事物有着各种各样的属性,其中的每一种属性称之为个别属性。当事物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时候,事物的这些个别属性就成为了作用于人的各种感觉器官的刺激物。感觉器官接受了相应的刺激,经传导神经传至大脑皮质的一定区域,脑就对事物的某种个别属性作出反映,这种反映就叫做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例如,当一个苹果放在人们的面前,人们用眼睛看,能知道它的颜色、形状;用鼻子闻,能知道它的气味;用嘴咬,能知道它的味道;用手摸,能知道它的表皮是光滑的,有点硬硬的。苹果的颜色、形状、气味、味道、硬度和光滑等都是苹果的个别属性,人们的头脑接受加工了这些属性,进而认识了这些属性,这就是感觉。感觉除了反映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以外,还反映机体本身的状况。例如人们能够感觉到身体的姿势,四肢的运动,内部器官的舒适、疼痛等。“吃药以后,我感觉舒服多了”,“从飞机上往下跳的时候,我感觉在飞一样”“我感觉好饿啊”等就是感觉对机体本身状况的反映。(二)知觉是什么感觉反映了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但任何客观事物,其个别属性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由多种属性有机结合起来构成一个整体。例如,当一个苹果放在面前的时候,人们绝不会单纯地看到它的颜色,闻到它的气味,尝到它的味道,摸到它的表面,而是在反映苹果的这些个别属性的同时,就认识到了这是“苹果”,在人们头脑中产生了对苹果的整个形象的反映,这种反映就叫做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知觉的实质是回答作用于感官的事物“是什么”这个问题的。(三)感觉和知觉的关系感觉和知觉是有区别而又紧密联系的心理过程。1、感觉和知觉的区别:感觉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反映的是事物的整体。2、感觉和知觉的联系感觉和知觉都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初级形式,都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反映,离开了客观事物对人的作用,就不会产生相应的感觉与知觉。(1)感觉是知觉的基础。事物的整体是事物个别属性的有机结合,反映事物整体的知觉也是反映事物个别属性的感觉在头脑中的有机结合。要知觉整个物体,就必须首先感觉到它的色、形、味等各种属性以及物体的各个部分。由此看来,没有感觉也就没有知觉,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要以头脑中的感觉信息为前提。感觉越精细、越丰富,知觉就越正确、越完整。(2)知觉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事物的整体是事物个别属性的有机结合,事物的个别属性总是离不开事物的整体而存在,所以当人们一经感觉某一事物的个别属性时,就会马上知觉到该事物的整体。例如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决不会脱离苹果而孤立地看苹果的颜色,任何颜色必然是某种物体的颜色,当人们感受到某种物体的颜色或其他属性时,实际上已经知觉到该物体的整体。所以人总是以知觉的形式直接反映事物,感觉只是作为知觉的组成部分存在于知觉之中,很少有孤立的感觉,离开知觉的纯感觉是不存在的。因此,人们常把感觉和知觉连在一起,统称为感知觉。另外,知觉还包含其他一些心理成分。例如,过去的经验以及人的倾向性常常参与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