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T4题。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其先曰李信,秦时为将,逐得燕太子丹者也。故槐里,徙成纪。广家世世受射。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而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吴、楚军时,广为骁骑都尉,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梁王授广将军印,还,赏不行。徙为上谷太守。匈奴日以合战,典属国公孙昆邪为上泣曰:“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于是,乃徙为上郡太守。后广转为边郡太守,徙上郡。尝为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太守,皆以力战为名。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曰:“是必射雕者也。”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于是胡骑逐不敢击。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而去。(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而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路道哉/B.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而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C.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而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金足道哉/D.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而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路道哉/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徙,本义是迁移,本文“徙成纪”和“徙上郡”中“徙”字的意思是一样的。B.良家子,旧时指家世清白人家的子弟。良家子是汉朝军队士兵的重要来源之一。C.太尉,官职名,掌管军事。秦时,太尉与丞相、御史大夫并称“三公”。D.典属国,官职名,始设于秦,西汉沿置,主要掌管少数民族事务,秩二千石。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广屡建功勋。匈奴入侵萧关,李广随军攻打匈奴,斩杀首级和俘虏敌人很多;李广曾经随从皇帝出行,常能冲锋陷阵、突破险阻。B.李广深受赏识。孝文帝说他要赶上高祖的时代,可以封个万户侯;后来梁王封他为将军并授印,朝廷表示了认可,就不再另行封赏。C.李广足智多谋。他通过死里逃生的中贵人判断那三个匈奴人是射雕手;他在突遇匈奴大军后,沉着应对,设计吓退几千名匈奴骑兵。D.李广勇敢无畏。他跟随太尉周亚夫反击吴、楚叛军,夺取了敌人的军旗;他临危不惧,带领骑兵前进到离匈奴阵地二里的地方驻扎。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忍亡之。(4分)(2)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4分)14.对李广的善射,作者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3分)10・B11.A(“徙成纪”中的“徙”是迁移、搬迁的意思,“徙上郡”中的“徙”是调任的意思)12.B(“朝廷表示了认可,就不再另行封赏”错误,梁王封李广为将军并授给将军印的做法违反了朝廷的法令,因而李广还朝后,朝廷不予封赏)13.(1)李广的才气,天下无双,他自己倚仗着有才能,屡次和匈奴正面交战,(我)担心(这样会)使他牺牲了。(得分点:“负”“数”“恐”各1分,句意1分)(2)我们]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