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惜时才能成功,唯有努力方可成就!发酵床养猪技术操作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发酵床养猪的场地选择、猪舍建设、垫料原料、发酵菌种选择、发酵床制作、猪只要求、饲养管理、发酵床使用及维护和垫料后处理。本标准适用于我省仔猪、生长育肥猪的养殖。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6548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GB16549畜禽产地检疫规范GB/T17824.1规模猪场建设NY5030无公害食品畜禽饲养兽药使用准则NY5032无公害食品畜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NY5033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管理准则NY/T5339无公害食品畜禽饲养兽医防疫准则DB43/T634畜禽水产养殖档案记录规范DB43/T686猪用生物活性垫料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垫料由锯末屑、稻壳、秸秆等组成,用于制作发酵床的材料。3.2发酵菌种能分解和促进分解生猪排泄物(粪尿)的有益微生物菌群的总称。3.3土著菌从自然界中采集可分解生猪排泄物(粪尿)的有益微生物菌群。3.4营养添加剂能促使垫料中发酵菌生长、繁殖的营养性添加物。3.5发酵床2DB43/T773—2013由垫料原料、发酵菌种及相关营养添加剂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并以一定厚度铺垫于硬化防漏的猪栏内的垫料床。3.6地上式发酵床垫料层位于地平面以上,适用于地势平坦低洼地的发酵床。3.7地下式发酵床垫料层位于地平面以下,床面与地面持平,适用于地势高燥地方的发酵床。3.6半地下式发酵床垫料层一半位于地平面以下,一半位于地平面以上,适用于地势平坦地方的发酵床。3.9发酵床养猪技术利用发酵垫料中的高效有益微生物菌群,使饲养在发酵床上的生猪排泄物(粪尿)原位快速降解的一种生态环保养猪技术。4场地选择发酵床猪场场地选择按GB/T17824.1的规定执行。5猪舍建设5.1猪舍布局应根据地形确定,一般采用单排式或双排式。5.2猪舍建设宜坐北朝南,东西向,两栋猪舍间的间距应不小于10m。5.3猪舍跨度(6.5〜12)m,檐高不小于2.4m,猪舍长度为(30〜60)m。5.4屋顶可设计成单坡式、双坡式等形式。屋顶应采用遮光、隔热、防水材料制作,并设置天窗或通气窗(孔)。5.5南北墙设置窗户,或用保温隔热材料制作卷帘,北墙底部应设置通气孔。5.6猪栏宜采用单列式,过道位于北侧,宽约1.2m。5.7靠走道的一侧设置不少于0.2m2/头或不小于1.2m宽的水泥饲喂台(又称休息台,约占栏舍面积的20%左右),食槽安装于水泥饲喂台上。5.8发酵床上方宜设置喷淋加湿装置。5.9饮水器应设在食槽对面南侧,距床面(30〜40)cm,下设集水槽或地漏。5.10水泥饲喂台旁侧建设发酵床,发酵床底一般用水泥硬化,发酵床深度为(50〜80)cm。地势高燥的地方采用地下式发酵床,地势平坦的地方采用地上式或半地上式发酵床。5.11传统猪舍改建成发酵床猪舍时,垫料表层离屋檐高度为(2.4〜2.8)m,按当地地势高低,选择采用发酵床类型。5.12发酵床猪舍剖面图参见附录A。双坡单列式发酵床猪舍剖面图参见附录A图A1,单坡单列式发酵床猪舍剖面图参见附录A图A2,双坡双列式发酵床猪舍剖面图参见附录A图A3。6垫料原料唯有惜时才能成功,唯有努力方可成就!6.1不应使用腐烂、霉变或使用过化学防腐物质的垫料原料。6.2垫料原料的搭配应整体保持适宜的空隙度,并具有良好的吸水性。6.3垫料原料配方参见附录Bo垫料原料配方也可按DB43/T686的规定执行。7发酵菌种选择7.1宜选用工厂化生产的成品发酵菌种。7.2成品菌种要求正规单位生产,包装规范,色味正常,主要菌种含量应符合生产企业标准。7.3成品菌种应在40°C以下阴凉干燥处保存,保存期为2年。7.4有技术力量的单位可直接从野外(海拔200m左右的山上)采集原种自制土著发酵菌种。8发酵床制作8.1准备垫料原料,垫料原料应干净、无霉变、质地柔软、对猪只无刺激性。8.2按附录B或DB43/T686提供的垫料配方制作发酵垫料,再将发酵菌种按添加比例接种到发酵床垫料上。垫料制作有两种模式:一是将发酵菌种、营养添加剂与垫料原料按比例均匀混合的垫料制作模式;二是制作垫料时采用分层泼洒发酵菌种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