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安全用电期末复习题》第1页共9页《安全用电期末复习题》填空题一1、电气安装应遵循工艺要求,维修人员应贯彻“预防为主、修理为辅”的原则。2、按触电事故发生频率看,一年当中6~9月份事故最集中。3、安全电压最高是42伏。4、通过人身的安全交流电流规定在10mA以下。5、所谓触电是指电流流过人体时对人体产生的生理和病理伤害。6、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是现场急救的基本方法。7、室内低压配电线路是指1KV以下的动力和照明配电线路。8、绝缘事故是指由于绝缘破坏造成的漏电或短路事故。而绝缘破坏的形式主要有绝缘击穿、老化和损坏。9、所谓接地,是指人为地把电气设备的某一部位与大地做良好的电气连接。10、根据接地的目的不同,接地可分为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两类。11、保护接地的工作原理是指并联电路中的小电阻对大电阻的强分流作用。接地电阻的数值可以根据电网可能的电压和允许的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的最大对地短路电流来确定。12、国际电工委员会将低压电网的配电制及保护方式分为IT、TT、TN三类。13、所谓保护接零,就是把电气设备平时不带电的外露可导电部分与中性点连接起来。14、对于避雷针的接地装置,应每五年测量一次接地电阻。15、漏电保护装置的额定电压、额定电流、分断能力等性能指标应与线路条件相适应。16、通过合理、有效的手段将雷电流的能量尽可能的引入到大地的防护是雷击防护。一个完整的防雷系统包括两个方面:直接雷击的防护和感应雷击的防护。17、常用的内部过电压的防护措施有击穿保护器和过电压保护器。18、失火后能及时扑救而未成灾,这种失火叫火警。19、过载是指电气设备或导线的功率和电流超过了其额定值。20、发生电气火灾时,应立即切断电源,然后灭火。21、静电现象是一种常见的带电现象,是在宏观范围内暂时失去平衡的相对静止的正电荷和负电荷。22、变压器是电力系统中使用较多的一种电气设备,它对电能的经济传输、灵活分配和安全使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3、停送电时的操作顺序:停电时先停负荷侧,后停电源侧;送电时先接通电源侧,再依次接通负荷侧。24、变压器台停送电操作应由两人进行,由一个人操作,另一个人监视。25、《电业安全工作规程》规定的设备不停电时的安全距离:10KV及以下为0.7m,20~35KV为1m。26、导线长期允许通过的电流称为安全载流量,它主要取决于线芯的最高允许温度。27、电动机应装设过载和短路保护装置。并应根据设备需要装设断相和失压保护装置。28、照明灯具的开关要串接在相线上,不应装在零线上。《安全用电期末复习题》填空题一1、家庭电路中的电源是火线和零线,电压是220伏。2、家庭电路中控制电灯的开头应与电灯串联,而各电器、插座之间应并联。2/9《安全用电期末复习题》第2页共9页3、测电笔是辨别火线和零线的工具,在使用时,用手接触笔尾金属体,笔尖金属体接触电线,如果各管发光,刚被接触的是火线。4、白炽灯灯丝是用钨制成,当电流通过灯丝时,灯丝是白炽状态,发出很亮的光,此时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5、家庭电路中造成电流过大的原因是短路和过载。6、对安全用电必须做到“四不”,即不接触高于36伏的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不弄湿用电器,不损坏电气设备中的绝缘体。7、家庭电路的组成:由低压供电线、电能表、闸刀开关、保险盒、开关、用电器、插座等组成。8、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短路,即电流没有经过用电器而直接构成通路,用电器总功率过大,即同时使用的用电器总功率过大。9、触电原因:人体直接或间接跟火线连通造成的、10、触电形式:单线触电、双线触电、高压电弧触电、高压跨步电压触电。11、触电急救:脱离电源,尽力抢救。12、安全用电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13、某同学家的保险丝突然熔断,换上新的同规格保险丝后又立即熔断,这种现象说明电路中存在短路故障或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14、某同学家里的保险丝经常熔断,其原因可能是短路、用电器的总功大。《安全用电期末复习题》判断题(×)1、任何电气设备在未验明无电时,可一律认为无电。(√)2、电气设备着火,首先必须采取的措施是停电。(√)3、在有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使用手持式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