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共点力,平衡状态等概念(2)知道共点力的平衡条件(3)能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求解生活中的问题2.过程与方法经历实验过程,学习物理研究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探究知识的态度和合作精神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共点力的平衡条件(2)难点: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三:【教学媒体】(1)实验器材:轻质小圆环、细绳、弹簧称3把、图钉、直尺、铅笔(2)课堂讲学稿(3)教学用书四:【教学方法】通过科学的猜想与实验探究,获得未知知识五:【教学策略】以教师引导讲解和学生自主探究,以真实的实验为主,网络课件为辅助。促进师生、生生交互式学习。六:【教学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本节课以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共点力平衡的现象特点和产生的条件。对二力平衡和三力平衡的对比,从实验的探究到理论推导,从而使到知识由感觉认识上升到理论认识水平。七:【教学对象分析】共点力的概念对学生来说不是困难的,从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例知道共点力的概念。从初中的二力平衡引出三力平衡的问题,学生还不知道三力平衡的条件,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进行探究活动。考虑到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运用刚学习过的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去解决三力平衡问题,是本节课里要处理好的环节。八:【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在初中时已涉及二力平衡的规律,引导学生从初中知识的基础上提升到多力平衡的条件,需从实际的生活例子出发,并多力平衡的条件进行实验探究活动,实现知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升华。1九:【教学板书】一.共点力1.共点力:二.力的平衡1.力的平衡2.力的平衡的条件三.互成角度的三力平衡的条件十:【教学过程图】备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目标教学媒体1.讲解共点力的处理方法:把力的作用点画到作用线的公共点上2.讲解力的平衡和平衡的条件(1)平衡状态:物体处于静止或保持匀速运动状态(2)平衡条件: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所受的力满足的条件1.理解共点力的概念2.理解力的平衡和条件了解相关的物理概念复习引入演示实验1:二力平衡回忆初中所学的二力平衡的知识弹簧称、钩砝同一直线上的三力平衡演示实验2:地面对A的支持力多大?分析在同一直线上的三力平衡的处理方法。通过科学猜想,主动探究新知识木块、钩砝2FGAM=2kgAM=2kgBm=1kgNGNG教材的实验设计误差较大,定量分析难达到要示,因此修改为如图实验演示实验3:互成角度的共点力的平衡观察实验,思考实验的原理理解修改后的实验原理木板、细绳套、白纸、图钉、弹簧称实验与探究指导学生实验,组织学生讨论平衡的条件1.实验探究共点三力平衡的条件2.通过力的图示,初步得到互成角度的三力平衡的条件分组实验探究、讨论与交流,初步得到共点力平衡的规律获得力的平衡的条件1.组织学生展示和交流2.得出互成角度三力平衡的条件: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条件是所受合外力为零展示学生实验记录、交流实验结论十一:【课堂练习】1.重60N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今用35N的竖直向上的力提物体,则物体所受的合力是多大?3十二:【教学流程图】图符号说明: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学生课业:学生实验:师生活动:使用网络课件开始判断4开始演示实验:二力平衡提问:观察到的现象,二力平衡有什么规律?学生归纳小结:二力平衡的规律错教师判断是演示实验:同一直线的多力平衡演示实验:互成角度的共点力的平衡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教师归纳共点力平衡的规律是学生分组实验及讨论①第二课时例1:在图中,如果小球重3N,光滑斜面的倾角为30º,求斜面及竖直放置的挡板对小球的作用力。点评:(1)理解三力平衡的条件----合力为零(2)作出研究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