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小学生语文预习能力的培养姜城小学杨红丽《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热情和正确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但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还应逐步学会学习,并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由此可见,培养自学能力、教会学生学习的意义重大,自学能力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自学能力呢?现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前提。低年级学生自学能力差,但学习兴趣和自学潜力却是无限的,若能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就等于触动了学生的自学动机,学生的“胃口”就被吊起来了,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时机把学生导到自读课文找答案的路子上去。为了引起孩子们自学的兴趣,我还利用低年级孩子爱模仿爱表扬的特点,常运用鼓励性的语言告诉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己应该学会的学习内容,使学生产生好奇心,树立自信心,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二、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关键。1、抓好课前预习,教给学生基本的自学方法。预习是自学的初始,是自学的尝试阶段。但低年级小学生的年龄小,自学能力尚未形成,教师要在课堂上先指导学生掌握常规预习的方法,训练学生逐步掌握最基本最有效的预习方法,并把课前预习培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教学中我一般采用“读文”、“识字”、“学词”、“赏句”四步。第一步“读文”:要求学生借助汉语拼音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基本达到通顺、连贯。第二步“识字”:先给自然段标出序号,然后用圆圈在文中圈出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新词读一读,并利用所学的识字方法分析记忆字形,达到自主识字的目的。第三步“学词”:给田字格里要求会写的生字查字典组词,并写下来。再尝试联系生活实际给要求会认的生字口头扩词练习。这样就能为下面学习课文扫除字词障碍。第四步“赏句”: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精读课文,找到自己喜欢的句段多遍阅读或朗诵,加深对句子的理解和体会。当然,除以上四点常规预习外,还要根据所学课文的不同体裁和知识的不同类型,有针对性地进行预习,老师要在课前对学生布置自己去探讨解决一些问题,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预习的开始,布置的问题简单些,随着阅读的深入,提出问题的难度不断加大,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读文,这样学生就能通过预习逐步掌握各类文章的规律,进而逐步掌握自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学能力。2、抓好课内阅读,教给学生阅读方法。任何事情都有其规律和方法,虽然低年级阅读教学并不过分强调对文章的深入理解和分析,强调学生的自然习得和读中感悟,但是必要的方法渗透,对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在讲读课文过程中带领学生在理解文章的过程中圈画重点人物、关键词语,并教会学生用不同的、但相对固定的符号圈画重点信息,如:用括号圈画量词,用空三角标注出动词,用方框表示人名……长期坚持下来,学生自己就会对文章的重点进行圈注了,只要教师再佐以激励性的评价,鼓励学生坚持下来,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对于学生今后的阅读能力的提高一定是有益无害的。3、抓好阅读题目的教学,教给学生审题能力除了阅读课文的教学,阅读题目的教学也是语文阅读教学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低年级小学生对阅读题的审题能力很弱,做题方法盲目,很多教师注重让学生多练习、多做题,觉得只要见的题目多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会提高。殊不知,光做题,没有方法,只能掌握做过的题目,一旦遇到新的文章和新的题型,低年级学生还是照错不误的。因此,必要的做题方法指导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例如:在本学期末的复习课上,我专门利用两课时的时间,通过一份阅读题目专项练习,带领学生逐题分析、教会学生阅读题目的做题步骤和方法:拿到一篇文章,先要通读全文,标注自然段;二看题目,知道都问了什么;再读文章,边读边圈画与题目有关的信息;之后,逐题作答,将圈画的信息正确的反映在试卷中;最后,逐题检查,有无漏题或漏答,有无错别字或拼音错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