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2019届高三生物3月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斐林试剂的甲液和双缩脲试剂的A液可以通用B.土豆堆积过密会引起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导致腐烂C.动物内脏和蛋黄中含有较多的胆固醇,过量摄入会造成血管堵塞D.在绿色植物体内,ATP主要是在类囊体薄膜和线粒体内膜上合成的【答案】B【解析】【分析】斐林试剂是由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还原糖,使用时要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需水浴加热;双缩脲试剂由A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0.01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蛋白质,使用时要先加A液后再加入B液;马铃薯块茎腐烂的原因是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对细胞有毒害作用;动物脑和内脏、蛋黄中都富含胆固醇,胆固醇对人体有很多积极意义,适量摄入胆固醇对人体有利,但过量摄入会引起心血管疾病;生物体合成ATP的生理过程有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场所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详解】A.斐林试剂的甲液和双缩脲试剂的A液都是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可以通用,A正确;B.土豆堆积过密会引起无氧呼吸产生乳酸,B错误;C.动物内脏和蛋黄中含有较多的胆固醇,过量摄入会造成血管堵塞,导致心血管疾病等的发生,C正确;D.在绿色植物体内,可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合成ATP,光合作用合成ATP场所是在类囊体薄膜,呼吸作用合成ATP主要在线粒体内膜,D正确。2.下列关于生物科学发展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中,魏尔肖提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B.在膜的探究历程中,欧文顿发现脂溶性物质更易透过细胞膜,提出膜是由脂质构成的C.在酶本质的探索中,萨姆纳用丙酮作溶剂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出脲酶并证明其是蛋白质D.在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中,卡尔文利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光合作用的全过程【答案】D【解析】【分析】施莱登和施旺提出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魏尔肖提出“一切细胞来自细胞”,为细胞学说作了重要补充;欧文顿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细胞膜中含有脂质;美国科学家萨姆纳用丙酮作溶剂从刀豆中子提取酶,提取液中出现了结晶,这种结晶溶于水后能够催化尿素分解为氨和二氧化碳,然后他用多种方法证明脲酶是蛋白质;卡尔文用放射性同位素14C做实验,最终探明了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详解】A.魏尔肖提出所有的细胞都来自已存在的细胞,即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A正确;B.19世纪末,欧文顿发现脂溶性物质很容易通过细胞膜,由此提出膜是由脂质构成的,B正确;C.萨姆纳用丙酮作溶剂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出脲酶,并证明其是蛋白质,C正确;D.卡尔文采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CO2中碳元素的转移途径,并未证明光合作用的全过程,D错误。3.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血浆渗透压的维持主要与Na+、Cl-、蛋白质有关B.递质与肌肉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导致肌肉收缩属于体液调节C.光照是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必要条件D.免疫活性物质是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不属于信号分子【答案】A【解析】【分析】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细胞内渗透压主要来源于K+;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原因是两侧生长素的浓度不同,光照不是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必要条件;神经递质的释放是兴奋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者神经元与肌细胞之间的信号传递,是兴奋在神经上传递的一部分,不属于体液调节;免疫活性物质是指由免疫细胞或其它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包括淋巴因子、抗体和溶菌酶等。【详解】A.人体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有关,其中无机盐主要与Na+、Cl-的含量有关,A正确;B.递质与肌肉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导致肌肉收缩属于神经调节,B错误;C.光照不是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必要条件,胚芽鞘弯曲生长的根本原因是生长素在两侧分布不均,C错误;D.信号分子是指生物体内的某些化学分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