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整理精品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1-/220XX年新媒体新技术教案应用研讨会教案反思表学校成都市泡桐树小学西区分校课名什么是周长教师应旭琳学科数学年级3年级1。应用了哪种新媒体和新技术的哪些功能,效果如何?一对一教案,接收与发送任务,拍照上传学生用平板电脑,接收任务,对描边线作业进行完成,然后回传到教师端录屏播放播放之前备课做好的蚂蚁爬行视频,这样的观看更加生动直观电子白板图形功能选择图形现场生成,让学生说什么是周长,有图形的直观呈现,学生描述的时候有参照,并且边说边用彩色笔描边线,让学生对概念理解的更加深刻一对一教案,接收与发送任务,拍视频上传小组讨论交流方法,组长用平板电脑把小组的操作过程全部拍成视频,完成后回传到教师端,教师选择学生作品进行交流讨论2。在教案活动应用新媒体新技术的关键事件(起止时间(如:5'20''-10'40''),时间3-8分钟左右,每节课2-3段),引起了那些反思(如教案策略与方法的实施、教案重难点的解决、师生深层次互动,生成性的问题解决等)。0’15”—6’20”在这个环节主要是认识边线的含义,找准边线的位置,清楚知道边线不能画在里面或者外边。学生把边线描完然后及时的拍照上传教师端,教师可以非常快捷清楚看到每个孩子的作品,从而对全班进行全面了解,然后挑选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全班点评,让孩子学习更直观。如常态课教师在这个环节只能巡视全班了解情况,但是学生的思维不能很快直观呈现,这个知识点如只用嘴巴讲确实学习效果就差一些了。15’40”—30’30”在这个环节知道计算周长的方法有两种,一种对于规则图形用尺子直接测量然后计算;一种对于不规则图形用绳子先饶边线一周,然后把线拉直,进行测量,学生先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方法,组长用平板电脑把小组的操作过程全部拍成视频,完成后回传到教师端,教师选择学生作品,大家进行交流讨论,评价学习同伴的思维方法。以前这个环节教师展示或者学生经历活动达到的效果都不能定性,而如果是拍视频上传每组的活动全班都能够很清楚的进行观摩,还可以对比活动效果,对数学思想“化曲为直”有了非常深刻的体会,从而轻松解决教案重难点。3。新技术应用于教案的创新点及效果思考(教案组织创新、教案设计创新等)。1、利用电子书包课前发布作业的功能,结合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学生可以把描的边线拍照上传,从而让全班可以更深刻地了解边线的概念。2、利用白板的图形功能、拖动功能,可以将简单图形进行移动,巩固周长的概念。3、利用白板的录播功能,形象地展示小蚂蚁沿着树叶运动的动画,可以简单地生成动态的动画,省去了教师在制作动画时的大量的时间,直观清晰,提高了教案的个人整理精品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2-/2效率。4、利用电子书包拍视频上传的功能,使每个学生都参与活动,吸引学生对课堂的关注度,从而促进学生更进一步的思考,数学“化曲为直”的思想充分凸显。创新:教案中有拍照和拍视频的环节,上传后教师然后进行展示,直观快捷,学生分享不同的思想,从而学习更多,激发新的想法。4。对新技术的教案适用性的思考及对其有关功能改进的建议或意见。有新技术的参与教案效率有了提高,不可否认它的优势,但是也要辩证的看待这个问题,也不是每一节课都必须有新技术的参与。一节课也不是全部使用,在某些环节使用了新技术很好解决了教案重难点,那新技术的参与就是高效和必要的。改进:希望操作更加“懒人化”,备课更方便。比如,平板的功能更加智能化,在学习平台任何图片或者文字可以移动编辑等。注:此模板可另附纸,字数800-1000字,为教案案例和教案论文的发表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