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物学微课教学设计作者单位作者姓名微课名称急救技术之心肺复苏知识点来源①教材版本:人教版②教材册(模块)名称:八年级下册③所属章节:第八单元第二章录制工具和方法录屏软件CS+PPT录制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掌握8岁以上和1—8岁人群急救的基本方法。2.在紧急情况下,能运用一些急救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1.心肺复苏的方法。教学策略本课以心肺复苏的操作流程为主线,分3个模块进行讲解,每个模块都有视频进行实地操作(本课中的视频主要由作者亲自操作并拍摄),每个模块再展开讲解,详细说明操作要点和目的,并利用图片和相关视频配合以达到教学目的。教学过程1.心脏病突发晕倒,溺水和触电等情况,模拟场景和图片导入。2.梳理心肺复苏主要流程(3步):紧急呼叫——心肺复苏——复苏轮回,复位。3.分步讲解(PPT+教学视频):(1)紧急呼叫:评估现场——判断意识——拨打120——无脉搏,准备心肺复苏——视频演示;(2)心肺复苏(利用模型操作具体步骤):胸外心脏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3)复苏轮回,复位。4.视频总结急救总过程和要点。教学反思该课主要以视频为主来讲解心肺复苏的每个步骤,将每个步骤的要点都一一呈现,条理性强。本课在搜集资料过程中遇到了诸多困难,本课中心脏按压位置书中是“胸骨下端1/3处”,而现在医学上认定的按压位置判断方法是“两乳头连线与胸骨交界处”,因此我也大胆地尝试用医学上的方法来诠释该课;另外,本课中的大量视频为作者亲自操作并录制,需要借道具,请教医生指导并自己在家练习;视频转换、剪辑和合并,录屏软件的使用都需要一一学习,经过本课的录制,自己收获很多。由于个人计算机水平有限,个人觉得课件不够美观,希望以后能多多学习。2名师点评在急救实操技能缺陷背景下,微课《急救之心肺复苏》选题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其借助人体模型从“紧急呼叫”、“心肺复苏”、“复苏轮回,复位”三个步骤具体演示了心肺复苏这一急救技术,从分解动作到连贯动作引导学生一步步学会心肺复苏急救,特别是作者在赴医院深入学习与制作微课时,发现教材(相当陈旧)与医院的急救方法有所不同,以“科学有效”为原则,推广医院的做法,也希望各学校能提供人体模型让学生在该微课的指导下真正实践一次,让更多青少年掌握心肺复苏技术,让“深圳地铁女白领猝死,躺地上50分钟无人救”遗憾事件不再发生。(东莞中学初中部肖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