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成语、名言、诗句、俗语中的哲理选择题一百题金华八中高三备课组选编(2009年2月)1、“按图索骥”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要继承前人经验,不能割断历史B、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迷信书本C、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消极等待D、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2、“按图索骥”的做法属于A、唯物主义B、本位主义C、经验主义D、教条主义3、宋朝画家文与可擅长画竹,友人写诗赞曰:“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这里的“胸有成竹”主要出自于A、画家的创作灵感B、文与可的美术天赋C、诗人的夸张和画家的想象力D、文与可平时细心观察形成的主观映象4、“胸有成竹”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C、意识是对客观事物能动的反映D、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5、“画饼充饥”包含的哲理是①意识不能正确地反映物质②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反映不同③物质和意识是有区别的④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不能代替物质A、②③④B、③④C、③D、④6、“望梅止渴”说明了①望梅确实能解渴②望梅可暂时起到止渴的作用③空想但终究不能代替现实④这种作法完全是唯心主义的A、①②B、①②③C、②③D、②④7、“画饼充饥”和“望梅止渴”两个成语都强调了A、物质的作用B、意识的作用C、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D、实践的重要性8、实际上,“画饼充饥”并不能真正“充饥”,“望梅”也不能真正“止渴”。这是因为A、意识不能代替物质B、物质可以代替意识C、精神的东西并不重要D、物质和意识没有区别9、“掩耳盗铃”的错误,在于违背这样的哲理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②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③意识能动作用要受物质决定作用制约④意识决定于物质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10、“拔苗助长”的故事告诉我们A、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取得成功经验B、发挥主观能动性往往失败C、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D、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因而导致失败“拔苗助长”却事与愿违,“庖丁解牛”则事半功倍。据此回答11—14题。11、“拔苗助长”错误主要在于A、夸大了客观条件对主观能动性的制约作用B、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C、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规律的客观性D、强调了规律的客观性,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12、“拔苗助长”的哲学寓意是①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②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③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④主观能动作用是从属的、派生的,总要受到规律的制约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2/913、“庖丁解牛”之所以事半功倍,是因为他A、尊重规律,能在事物运动中把握规律B、具有创造性思维,认识了一切规律C、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利用规律为人类谋福利D、热爱解牛工作,有利可图调动了工作积极性14、这两个成语共同说明了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巨大的反作用B、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自觉地认识与利用创造规律C、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联系的方式D、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15、“智子疑邻”的主要错误在于A、对墙坏必被盗未能预见B、不及时筑墙,造成其财产损失C、凭主观经验办事D、凭主观想象代替客观事实16、“智子疑邻”告诉我们A、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B、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D、人们立足点不同对客观事物反映结果也不同17、“审时度势”是说A、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B、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端正主观动机C、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分析利用条件达到活动的最佳效果D、主观能动性发挥受一系列主观因素制约18、将上题中的观点运用于市场经济中,要取胜必须A、改造和利用规律B、自觉遵循和运用规律C、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D、实行对外开放19、“尽力而为”符合下列哲理A、物质和运动不可分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C、客观规律制约主观能动性的发挥D、办事情要取得成功,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20、我们之所以要“尽力而为”是①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的需要②认识事物本质与规律的需要③运用规律和条件改造世界的需要④克服困难,取得胜利的需要A、①②③B、①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