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作文指导之记事写人线索清楚(2015-3-1716:26:00)徐志耀0推荐【写作导引】如何让你的记事线索清晰是一个重要问题,它不等同于在文中各段都安插上几个内容相近的简单语句,而是应当有详略、有呼应、有对照。具体说来,线索在文中可以是一个有象征意义的物或景,若是写人,也可以是简单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但无论记事写人,所选择的线索首先要在文中反复出现,相互对应,此外所选择的线索最好要对自己有着非凡的意义,这样有助于突出中心,将不同的内容联系在一起。线索在文章开头应点明,但不用过于详细;在文章详写部分,对于线索所涉及的人或事也应详细描写,结合不同的描写手法来表现其对自己的深远影响,同时呼应上文所埋下的伏笔;在结尾部分,要注意让线索呼应开头部分,最好所写内容与上文相比有所变化,体现自己认识的改变,这同样是对中心的强调。这些安排,在写作之前都应有所考虑,而非在写作时临时插上。【片断起步】经典参考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唯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赏析:《背影》是记事写人的典范之作,“背影”作为全文的线索,贯穿起了全文复杂的情感与感受。选文为最后一节,最后一句话提到背影,首先与开头“我最不能忘却的是他的背影”一句对照,而加上父亲的外貌描写,又突出了背影所出现的特殊场合,这是对文章详写内容的概括与呼应。这一段中交代了写作背景,文章开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一句中所暗含的父子之间的矛盾在此被进一步点明。也只有当自己也在为全家生计“东奔西走”之时,才真正感受到父亲当年“独力支持”的辛苦与不易。后面引用父亲的信,父亲虽没直接写出对儿子的思念,但表现自己来日无多,渴望与儿子再叙天伦的殷切情怀已在字里行间突出。此刻,作者感同身受,将背影置于“泪光”之中,对父亲的思念、愧疚之情就通过背影表现出来。延伸提示:线索不仅可以突出文章中心,也可以涵盖文章重要内容,关键在于如何写,如何用。练笔实践要求:修改文章中与线索有关内容,使之更加明确。原文:她看望女儿的路程无比坎坷,夜晚她只能睡在候机厅内,但她是带着笑意看着那张照片入睡的。……当人们听完她的经历,周围一片寂静,镜头中那张照片再次出现。修改稿:她看望女儿的路程无比坎坷,夜晚她只能睡在候机厅内,但她是带着笑意看着那张照片入睡的。照片是一个孩子正安详地躺在妈妈的怀里,这是她的女儿和外孙,这场景已经无数次出现在她的梦中。……当人们听完她的经历,周围一片寂静,那张照片的画面再次出现在镜头中。照片上沐浴着一层暖暖的色彩,仿佛一阵温暖的阳光洒过。我们好像听见了孩子低低的哭声,伴着母亲轻柔的哼唱声。镜头再次回到那个阴暗的喧嚣的候机大厅,此刻,这里一片沉寂。……每当我想到母爱时,眼前总会出现那张照片,伴着暖暖的阳光,伴着母亲的凝视。爱就这样一点点被传递,直到永远。总结:原文描写了一位从未出过门的母亲,为看望产后的女儿,独自跨越了三个国家的故事。母亲经历的困难很多,小作者选择了照片作为线索。但在原文中,照片仅仅一笔带过,无法体现出文章的主题,也不能明确其含义。在修改稿中小作者先点出了照片的内容,再在后文的描写中,通过不同角度的描写将照片中包含的母爱细细写出,不仅强调了线索,也突出了文章的主题。最后部分的描写,增加了爱被传递的内容,不仅呼应了开头,对文章的主题也进一步突出了。【佳作赏析】台阶刘万宇我原本的家,那里已经改变了原有的样貌,唯一没被改变的,就只有门前短短的三级台阶。再次看到那三级台阶,它早已面目全非,两旁分布着一块块绿油油的青苔,用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