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指导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东方中学语文组谢芳一、选题原因:审题立意是作文的关键,“意”犹如一军之帅,是灵魂,立意如何决定着文章的质量。高考作文,可谓是成也立意,败也立意,加之学生审题立意能力低状况,集中进行审题立意训练。二、教学目标:(1)探索归纳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思考角度和方法。(2)提高学生审题立意的能力。三、教学重、难点:归纳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思考角度和方法四、教学课时:4课时(为方便起见,我们把材料分为“独立型材料”和“关系型材料”。第一课时,集中针对“独立型材料”进行审题立意训练。)第一课时一、直面高考,认识材料作文1、当前高考作文命题趋势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了高考试题作文的拟制原则是直接触及社会现实问题,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关注时事、关注政治、关注自然、关注文化、关注民生、关注人文精神、关注伦理道德、关注自身成长。纵观近几年高考作文试题,我们会清晰地发现:高考作文命题越来越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思想,贴近学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这集中表现在“理想”“道德”“情感”“意志”“法纪”五大主题上。这五大主题虽不一定直接以热点问题作为作文题目,但往往都会通过社会热点问题反映出来。例如2012年北京卷的作文题:(见学生学案)根据阅读材料,按要求作文:“老计一个人工作在大山深处,负责巡视铁路,防止落石、滑坡、倒树危及行车安全,每天要独自行走20多公里。每当列车经过,老计都会庄重地向疾驰而过的列车举手敬礼,此时列车也鸣响汽笛,汽笛声在深山中久久回响……大山深处的独自巡视、庄重的敬礼,久久回响的汽笛……这一个个场景,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和思考,请在材料含义范围之内自立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点评:北京高考作文题采用叙事性材料,比“抽象”、“概括”的材料更贴近社会,贴近人生,贴近考生。材料中的老计的工作心态与现代人喧嚣浮躁的态度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感受清贫寂寞,忠于本职工作,这不就是当代社会主义价值观、人生观所追寻的吗?考生如果从这个立意上进行考虑,会比较保险。当然,在具体的写作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材料的准确性和丰富性,说理要契合主题。这样的作文不容易跑题,但要写出彩也很不容易。(唐朝的白居易响亮地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口号)对学生而言,“为时而著”就意味着关注社会现实,用心倾听时代的足音,呼吸时代的空气,把握时代的脉搏,让自己的心和着时代的节奏一起跳动。只有“为时而著”,学生写出的文章才能直击心灵的最深处。贴近热点、关注现实,自然也就成了高考作文试题拟制的一大趋势,而且是不变的趋势。2、什么是材料作文?材料作文是根据既定材料,对材料进行分析、提炼,从而得出一定的看法和观点的一种作文形式。3、材料作文的分类1(1)从材料的新旧角度来分:材料作文可分为传统的材料作文和新材料作文两大类。①传统的材料作文是要求考生必须整体把握材料,抓住材料的核心内涵,在此基础上,联系现实生活多角度立意,要求往往是“请根据上述材料,自行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就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和认识”等等。②新材料作文往往是在材料中提供可以立意的点很多,考生可以从中选取一个或几个角度,发表见解,要求往往是“上述几种观点,你同意哪一种”、“上面几种说法各有其道理,你是怎样认为的”等等。下面从几个角度简单谈谈高考材料作文的审题和立意。(2)从材料的关系角度来分:材料分为“独立型材料”和“关系型材料”。二、剖析典例,归纳审题方法过渡:独立材料反映的是某一种现象,内涵深蕴,需对之逐层深入思考。该怎么审题立意?1、典例一材料一:在西伯利亚雪原上有一种动物叫白貂,白貂十分爱惜自己的一身纯白、漂亮的毛,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愿意玷污。于是猎人们抓住白貂的这个弱点,在它的巢穴周围撒上一圈煤粉,这样白貂就束手就擒了;白貂没有因此改变自己的习性,依然年复一年地守护着自己纯白、漂亮的毛。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问题,确定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