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街道托老所项目策划书项目名称:实施单位:协助单位:项目负责:项目策划:联系方式:策划时间:2/112项目方案一、项目总体设想:依托经验丰富的***社区****助老社,通过民办非营业性企业(或民间组织)的形式,在****社区开展各种老人服务项目和助老活动。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专业的、全面的服务和照顾;为老人开展书法、棋牌、趣味、文艺、体育等活动,丰富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给老人带来一个温暖、精彩、有意义的晚年生活。引导老年人树立健康积极的生活观,帮助其子女减轻生活负担,以更好地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助、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理想,切实改善社区老人们的生活质量。二、立项背景:1、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问题日益突出:严峻的现实──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空巢、独居老人家庭越来越多,老年人的需求问题和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问题日益突出。养老机构的床位供应与社会的机构养老需求还有很大差距,且老年人普遍存在根深蒂固的家庭养老心理和“老家难舍,老窝难离”的恋巢情结,社区居家养老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2、空巢老人家庭的症状:与子女远离后的空巢感以及代沟造成的隔阂日益加深,家庭矛盾不断出现。老年人有固定的生活模式,其个性和行为方式已定型,容易看不惯变革中的一些现象,对后辈消费方式和价值观念常常不理解,以致喋喋不休或怨叹不已,已严重影响家庭和睦和老人身心健康。通常有下列症状:3/113(1)孤僻症:空巢老人中有部分老人性格孤僻,深居简出,不喜欢与人交往,独来独往,尤其是鳏寡孤独老人,特别是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他们由于失去或远离亲人,精神受到巨大打击,身心健康严重受到影响。(2)忧郁症:人到老年常有恐老、怕病、怕孤独、惧死的心态。极易产生心理障碍,如出现焦虑、抑郁、孤独和失落感,整天愁眉苦脸,唉声叹气,夜不能眠。(3)寂寞症:空巢老人普遍都有一种孤独感和寂寞感,他们非常希望得到关心和照顾,希望有人陪聊天,有人陪散步,多点热闹。希望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活动。(4)恐慌症:这样的空巢老人一般患有疾病,在护理上感到无助,对突发性的高危病症难以自救和互救,为此产生恐病惧死的恐慌症。3、建设老年托老所的必要性:据调查,九成的老人愿意在家养老。但是,子女工作繁忙无瑕照顾老人,老人体弱多病自理能力差等现状使这个愿望难以实现,南京的社会化管理服务将重点放在社区层面,提供多层次、个性化服务为特点的“分层养老”新模式──社区托老所已走近了我们的身边,让老人可以真正地实现居家养老。如对子女不在身边,个人自理能力较强,但感情生活相对匮乏的老人,由托老所的服务员提供服务或临时上门看望聊天服务;对生活困难且难以自理,又不愿住敬老院的病、残、鳏、寡、孤、独、特困老人或子女无暇顾及、生活相对单调的老人,实施就近日托,并且由托老所提供老人送餐、上门家政、医疗、娱乐等服务;我们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空巢老人家庭将会逐渐增多,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将会受到冲击,而社区托老模式将由于其不脱离老年人的生活习4/114惯,不离开老年人的熟悉环境、不离开子女的生活圈、便于参加社会活动等优势成为大多数老人最理想的养老选择。现在越来越多老人的子女工作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加大,白天无法照顾老人,子女在赡养老人方面的表现在弱化。因此他们急需这样的场所,以解决老人白天吃饭、照料、看病陪医等问题;同时又能为他们提供休息、消遣或娱乐的场所,建托老所显得尤为迫切。托老所建成后,可以让老人们在这里享受到充足的日间照料和护理、也可以参加健康的群体娱乐活动,同时还可以解脱老人的子女,为他们参加再就业提供必要的工作时间。在这里生活的老年人无病可以休养,有病可以得到医治,休闲时可以娱乐,康复时可以运动、游玩。在这种背景下,*****街道选定了托老所作为开发的重点,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重要意义。三、优势分析:1、****社区拥有500多平方米的办公用房,其中还有近200平方米待开发,社区现有的多功能厅、阅览室、活动健身房等设施齐全,可以直接作为“街道托老所”活动场地来使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