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部分教育学原理1、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2、教育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的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3、教育活动基本要素的相互关系(1)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相互作用(2)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以一定的教育影响为中介4、教育的起源: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教育的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共同缺陷是都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否认了教育是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活动(2)政治上,在体脑分工的基础上,社会出现了阶级和国家8、原始社会的教育的特点:(1)教育的非独立性(2)教育的原始性(3)教育的平等性、普及性9、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古代教育)的特点:(1)教育已经从社会生活特别是生产劳动中分离出来,但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学校轻视体力劳动,鄙视体力劳动者,轻视生产知识的传授(2)学校教育为奴隶主阶级和地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等级性,学校成了统治阶级培养统治人才的场所10、现代教育是以科学技术的广泛运用和机器大工业为标志的现代社会教育11、现代教育的主要特点:(1)教育同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2)教育的日趋普及性和多样性(3)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日益提高13、教育学所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专门组织的、以教与学为主体形态的教育问题和教育现象,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人的实践活动14、教育学的发展阶段(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从奴隶社会到17世纪)我国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学记》(2)教育学的创立阶段(17世纪到18世纪)《大教学论》是近代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开端(3)科学教育学阶段(18世纪末到19世纪上半叶)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教育科学形成的标志(4)教育学的多元发展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5)教育学的分化与拓展阶段(20世纪中期至今)15、教育学的学科特点(1)研究对象的普遍性、平凡性(2)问题域界的恒定性和解答的不确定性(3)学科基础的广泛性和跨学科性(4)理论类型的多元性和学科路径的多样化(5)学科属性的综合性和理论结构的层次性16、教育学的发展趋势(1)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不断扩大(4)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17、教育学的价值主要表现在:-2-18、教育学在教育理论和理论工作者、教育实践和教育实际工作者之间扮演着一种“中介”作用,体现在:(1)通过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了地领悟教育的真谛,形成科学的教育观,增加做好教育工作的自觉性和预见性的能力(3)促进教育工作者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5)优化教师的教育思维,为成为研究型教师打下思想基础(6)通过传播教育理论,改善全社会的教育舆论环境和教育观念,从而推动教育改革,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1)把教育理论学习与教育教学实践结合起来,使教师教育理论水平与教育实践能力相互促进(2)将继承我国优秀教育传统与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起来(3)把专业理论与交流讨论结合起来(4)把专业阅读与教育写作结合起来20、经济对教育的决定和制约主要表现在:(1)经济发展对教育的需求是促进教育发展的动力(2)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和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以及教育的内部结构21、教育的经济功能:(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2)教育是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最有效的形式(3)教育是创造和发展新的科学技术的重要基地22、社会的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3)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目的、教育政策、教育制度和教育内容体系23、教育的政治功能:(1)教育通过传播一定的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经一代的政治社会化(2)教育通过选拔和培养专门的政治人才,促进社会政治的稳定、完善和发展(3)教育通过形成舆论、思潮,对社会政治产生影响(1)传承(2)选择(3)融合(4)创新26、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人口影响着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及其战略重点(2)人口数量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教育经费(3)人口结构对教育结构的影响(4)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27、教育优化人口的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