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附件1全国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工作方案环境保护部2014年8月4一、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5(一)指导思想5(二)工作原则51..................................................近期工作与远期目标相结合52..................................................国家监测与地方监测相结合53..................................................例行监测与专项调查相结合6(三)工作目标61.总体目标62.具体目标7二、监测工作方案8(一)监测范围和对象8(二)监测技术路线8三、职责分工与实施10(一)职责分工10(二)实施进度11四、保障措施14(一)加强组织领导,保障基本能力14(二)重视监测科研,夯实技术基础14(三)强化人才培养,提升技术水平14(四)鼓励公众参与,推动信息公开155为深入推进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工作,逐步建立农村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体系,说清农村环境质量状况和主要问题,特制订本方案。一、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一)指导思想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为统领,适应国家环境管理战略转型的新要求,以保护和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为导向,以科学监测农村环境质量为主题,坚持试点先行、稳步推进、因地制宜、不断完善,遵循农村生产生活规律,统筹兼顾经济、社会、地理等区域差异,力争到2020年实现农村环境质量例行监测,基本说清全国和区域农村环境质量状况、变化趋势和潜在风险。(二)工作原则1.近期工作与远期目标相结合2020年以前,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定位在试点监测范畴,以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建立科学的监测体系为基本目标。2020年以后,以基本摸清底数、掌握变化、找准原因和把握趋势为主要目的,开展农村环境质量例行监测工作,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村环境专项调查工作。2.国家监测与地方监测相结合我国农村地域辽阔,自然地理条件复杂,东中西部和南北方的自然条件、经济水平、环境状况和工作基础各不相同,各地区6出现的农村环境问题也不尽相同。开展全国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工作需要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各级环境保护部门的自身优势、主动性和积极性,因地制宜、不断完善,坚持国家监测与地方监测相结合的原则。国家层面以技术指导为主,统筹开展区域监测;地方层面为监测主体,分类开展例行监测,切实做到国家和地方事权分开、责任分工明确,顺利开展农村环境质量例行监测工作,客观反映农村环境质量和主要问题。3.例行监测与专项调查相结合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新的农村环境问题可能逐步显现。全国各级环境保护部门除了开展农村环境质量例行监测工作外,还要针对日益突出的新问题,例如土壤重金属污染、“以奖促治”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成效以及当地特殊情况等,开展相应的专项调查或专题监测,作为农村环境质量例行监测工作的重要补充。(三)工作目标1.总体目标深入推进全国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工作,研究制定农村环境监测技术路线,提出农村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基本形成农村环境监测工作制度。确立以地市级和县(区)级环境保护部门为监测主体的工作模式,实现农村环境监测工作“下乡”,基本掌握农村环境质量状况和主要问题,推动建立农村环境监测信息发布7制度。加强农村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实施以城市带动农村战略,推动地市级和县(区)级环境保护部门标准化建设。力争到2020年,建成较为完善的农村环境监测业务、技术、质量管理和能力保障体系,实现农村环境质量例行监测,基本说清农村环境质量状况、变化趋势和潜在风险。2.具体目标(1)深入推进全国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工作。结合目前国家和地方环境监测工作,考虑不同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地理等区域差异,根据农业生产环境和农村生活环境特点,针对不同类型农村区域,重点监测农村村庄空气质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和农田土壤环境质量,同时监测“以奖促治”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村庄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状况,以及农村区域地表水水质和自然生态质量状况。2)构建农村环境质量监测业务网络。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和县(区)级环境保护部门共同构成农村环境质量监测业务网络。明确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部门职责和任务分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每年开展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基本形成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