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依依》教学设计教学设想:本文是一篇回忆性的叙事散文,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回忆了令其难以忘怀的几件往事,采用时间顺序叙事,素材的选取紧扣读书的乐趣与益处。全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中心鲜明突出。文章的这些特点,对于初一学生写作叙事性记叙文有很好的临摹价值,所以学习此文的时候,可以为写作做一些必要的铺垫。另外,也可以充分利用本文培养学生概括事件的能力。文章内容比较浅显易懂,因此可以利用本课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习目标:1、认识阅读文学作品对人的成长的意义,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感情。2、培养学生概括事件的能力。3、认识全文结构特点,学习这种结构文章方式的好处。4、认识对比及其在文中的作用。5、初步培养学生对文章饱含深情、富有哲理、优美语言的品味赏析能力。第一课时课前预习:1、自读课文,查字典解决生字词,完成预习作业,并尝试列出文章的结构图。2、查找于漪老师的相关资料,了解本文写作背景。检查预习:1、接力朗读课文。2、检测生字:读准下面红体字的读音。浩淼雕镂镌刻炊烟眼花缭乱搜索枯肠心旷神怡3、作者简介:于漪,女,江苏镇江人。1929年2月7日生,1951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1978年被评为语文特级教师。现任上海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首都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上海市教师研究会会长。小组讨论:1、文章开头说“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请你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这“几件事”。2、结合文章分析,文章中所写的“几件事”对作者成长分别有什么影响或意义3、文章中所写的“几件事”的对作者成长的影响或意义——文章主题展示环节:1、(1)儿时看图画:山水画、《评注图像水浒传》。(2)学生时代读石印本《千家诗》。(3)听两位国文老师讲课。2、(1)、儿时看图画:“后来才懂得,这就是形象思维的作用,生动的形象可以形成深刻的记忆”——懂得了形象思维在加深记忆方面的作用(2)学生时代读石印本《千家诗》:“脑海里常常浮现五彩纷呈的世界,沉浸在美的享受中,生活情趣浓浓郁郁”——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使自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3)听两位国文老师讲课:“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爱国之情油然而生”,“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培养了我课外阅读(文学)的兴趣和爱国之情。3、儿时看图画:课文通过“我”对初中求学生涯——懂得了形象思维在加中一些往事的回忆,抒写了作者深记忆方面的作用。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学生时代读石印本《千家诗》:的深情,并告诉青少年要多读书、——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读好书、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使自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听两位国文老师讲课:——培养了我课外阅读(文学)的兴趣和爱国之情。第二课时各学习小组讨论过后分别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选同一题目的集中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老师及时点评,并做必要的补充,将重要的知识讲准确,落到实处。讨论环节:1、本文记叙的顺序:2、文章开头的特点3、文章第三段的作用4、文章结尾的特点:5、文中的对比及作用:展示环节:1、小时候——学生时代(时间顺序)2、(1)运用对比手法,以自己对往事两种不同的感受,引出下文——对几件往事的回忆;(2)以“模糊”“搜索枯肠不可得”与“历历在目”“记忆犹新”形成的对比,形成强烈的悬念,起到了吸引读者的作用。3、(1)概述读书给学生时代的生活带来的乐趣;(2)引出下文第四段对详细描绘读《千家诗》对我生活的影响。4、“往事依依”紧扣文章题目,照应文章开头,使文章结构严谨,形成完整统一的整第1段:5、第1段:“不少事情已经模糊”与“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与“至今记忆犹新”;——突出这几件事对自己的深远影响。第2段:“一幅极普通的画”与“竟百看不厌”;“那时读《水浒传》……津津有味”与“……但形象去不如那时鲜明”;——突出小时候读《水浒传》形象鲜明。第3段:“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