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与防治》复习要点解析及建议2012年课标卷自然灾害试题赏析(新课标全国卷)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读图12,完成下列要求图12示意美国本土飓风、地震灾害的空间分布。(1)判断甲、乙自然灾害的种类并说明判断的依据。(6分)甲为地震。(西临太平洋)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乙为飓风。东部处在北大西洋飓风侵袭路径上;南部接近飓风源地。(2)说明为防范上述灾害应采取的措施。(4分)加强灾害监测与预报;制定防灾应急预案;修建避难场所等工程性防御设施;进行防灾教育和培训等。2012年课标卷自然灾害试题赏析(海南卷)25(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图12示意太平洋西岸某热带海岸剖面。海岸线附近村庄因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而损毁。根据图文资料,推断此地可能发生过的自然灾害种类,并说明理由。答案1:海啸灾害。理由: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易发生地震,引起海啸。海啸冲毁海岸设施和房屋,将海底珊瑚礁碎屑(海底沉积物)搬运到海岸(地势高处)沉积下来。答案2:风暴潮(台风)灾害。理由:位于西太平洋热带气旋(台风)活动区,容易引起风暴潮。风暴潮冲毁海岸设施和房屋,将海底珊瑚礁碎屑(海底沉积物)搬运到海岸(地势高处)沉积下来。2012年课标卷自然灾害试题赏析(福建卷)40B.(15分)自然灾害与防治红层地貌是地质历史时期红色沙砾岩等岩层上发育的侵蚀地貌,多陡崖,岩性具有软硬互层特点。图16示意中国某区域红层地貌的分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图示红层地貌区由外力作用引起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并说明该类灾害形成的自然原因。(9分)崩塌、滑坡、泥石流。断裂发育,岩石破碎;多河谷,地形坡度大;气候湿热,风化强,多暴雨。(2)简述红层地貌区地质灾害的主要危害(6分)加速地表侵蚀,造成水土流水(生态破坏);破坏农田、城镇与村庄、工矿企业、道路等;造成人畜伤亡。2012年课标卷自然灾害试题赏析(山东卷)3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图9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问题。(1)指出A地洪水灾害多发的月份,并分析其气候原因。(4分)6月份,受夏季风影响进入梅雨季节,降水量大,多暴雨(2)指出A、B两地预防洪涝灾害应采取的不同措施。(6分)A地:植树造林,修建水库B地:退耕还湖,疏浚湖泊;修建排水、分洪、堤防等水利工程一、课标卷高考中自然灾害的考查特点及启示1.选做,单独成题(10分);总体难度不高,得高分较难2.图文结合,考查学生获取地理信息,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3.就知识层面看,重点考查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基本特征、形成原因、危害、防治措施4.重视对自然灾害链的考查5.地质、水文、气象灾害是考查的重点,生物灾害没有涉及6.作为考查载体的区域并不局限于国内二、自然灾害与防治复习要点解析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要点一:自然灾害的概念、危害自然灾害的危害1.人员伤亡2.财产损失:损毁农作物;牲畜死亡;房屋垮塌;道路、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损毁。3.自然资源和环境破坏以上三点可以作为一种答题模板二、自然灾害与防治复习要点解析要点二: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1.区域灾害强度2.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口、城市密度;工农业发达程度)3.区域的抗灾能力课标要求:比较同一灾害成灾的地域差异考纲要求:(2012全国卷)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高考实例要点二: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2012山东卷)3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图9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问题。(2)指出A、B两地预防洪涝灾害应采取的不同措施。(6分)A地:植树造林,修建水库B地:退耕还湖,疏浚湖泊;修建排水、分洪、堤防等水利工程复习建议:多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同一种自然灾害在不同区域形成原因、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要点二: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中国干旱灾害的地域差异华北地区: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但雨季未到,降水少;形成春旱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少;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长江中下游地区:7月受副高控制,降水少,形成伏旱华南地区:雨带推移到北方,受高温天气影响,形成夏秋旱西南地区:夏季受西南干热风和高温天气影响,形成干旱二、自然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