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什邡心得体会——[合集]XX县区动物防疫“十二五”专项规划为加强对我县动物防疫活动的管理,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增强全县重大动物疫病应急防控能力,提升动物防疫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及其配套法规特制定本规划。一、发展和回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先后颁布了《家畜家禽防疫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依照国家动物防疫法律法规,我县从上世纪80年代起建立健全了以猪鸡、为主的畜禽统防制度;1990年建立了小家禽社会防疫制度;2000年开展了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无标准化动物防疫示范点建设,于2001年-2010年开展了“全县重点养殖场监测点建设”;近几年来根据外界动物疫情形势,建立了动物重大疫病防控机制,进一步完善了针对严重危害动物产品食用安全和养殖业发展的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口蹄疫猪瘟等动物重大疫病的防控措施,有效地防止了动物重大疫病的发生,保障动物产品食用安全和养殖业健康发展。二、环境分析现阶段我县动物养殖正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养殖户的动物防疫意识和观念逐步提高,加之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对此项工作日趋重视,我县的动物防疫机制、队伍建设日臻完善。但由于我县历来养殖业不甚发达,养殖业水平较低,加之防疫队伍技术水平亟待提高,特别是村级动物防疫员待遇低,队伍存在不稳定因素,县级诊断水平和技术落后,使得我县动物防疫面临诸多风险。三、动物防疫发展目标通过本规划的实施,建成新型兽医管理体制与防疫队伍相适应的动物防疫体系,建立动物疫病监测预警、预防控制、防疫监督以及防疫支撑和物资保障系统。能够明显提高重大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和扑灭能力,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实现全方位控制。重大动物疫病监测预警系统是第1页共4页动物防疫体系的基础,上联国家动物疫情监测中心、省级动物疫情监测中心、市级动物疫情监测中心、县级动物疫情测报站、下联乡村及其养殖场,构成完整的动物疫情监测预警网络,承担对重大动物疫病的动态监测、信息分析及疫情早期预警预报的任务。我县每年结合春秋两季集中免疫工作对全县畜禽进行动物疫病普查和流行病学调查。疫病监测方法。我县疫情监测实行常规监测,随机抽检和集中监测相结合,配合省市检测相结合的办法。1.常规监测。以畜牧局兽医实验室为中心,选择镇兽医站、有动物及其产品交易的农贸市场、畜禽规模养殖村、畜禽规模养殖场、屠宰场作为监测点,确定疫情报告监测员,形XX县区、乡、村三级网络,全方位、多层次对全县动物疫情常年监测。2.集中监测。春秋两季集中防疫开始后,各乡镇要立即组织村级动物防疫人员对所包防村畜禽进行免疫注射,填好档案,做好记录,做“三个百分之百”,首先要先在规模养殖场(小区)、动物防疫养殖示范村等重点防治区开展防疫工作,以便为集中监测抗体赢得时间上的主动,每年采集800份进行免疫抗体监测。作为防疫质量考核的依据。3.随机抽检。这是考核防疫质量和对特定疫病监测的另一措施。由县上组织人员,采取随机抽村抽户,或在某一养殖场,某一畜禽舍随机抽查,如果检测到免疫抗体不合格,立即进行免疫。并选择建立了10个疫情调查点,每月进行疫病调查工作,为全县动物疫病防治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系统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系统是动物防疫体系的核心,在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按照国务院确定的“各级地方人民政府要对本地区动物防疫工作负总责,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是动物疫病防制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主要负责人”的要求。现阶段动物防疫工作要改变过去只重视一年春秋两季集中免疫,月月补针的弊端,全面推行初秋两季集中免疫+程序化免疫+月月补针的防疫模式,全面做到“应免尽免,不留空白”。即:规模养殖场按程序进行免疫;农村散养户的免疫程序是实施春、第2页共4页秋两季集中免疫,对新补栏的畜禽月月补针。全面推行“免疫日”制度:对于散养户春秋两季(四月和十月)集中免疫结束后,在其余每月对新补栏和新生仔畜禽进行免疫补针,我县将十一月、十二月、元月、二月、三月做为秋冬季补免月,五月、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