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活动一:初读课文,同时圈画出生字词→小组讨论明确生字词的读音(可以借助工具书)→各小组推选一名同学将其中最容易读错和写错的字词板演到小黑板上供全班同学参考(容易读错的和写错的部分需用红色笔标注)活动二:二读课文,同时自主完成下列问题:1、解题:“礼赞”表示。2、作者赞美白杨树是因为。3、找出直接赞美白杨树的句子。4、你认为本文的线索是。活动三:研读第2段(1)作者对黄土高原的总印象是什么?(2)课文运用了哪些词来描绘黄土高原的?从哪几个方面?(3)这样的景色给人的感觉是怎样的?(4)讨论,文中写对高原的“雄壮”“伟大”“单调”“恹恹欲睡”两种感觉对写白杨树有什么作用”?【课堂链接】茅盾是笔名,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他写的最著名的作品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茅盾已于一九八一年三月二十七日逝世。党中央给予他是“我国现代进步文化先驱者和伟大革命文学家”的高度评价。《白杨礼赞》写于一九四一年三月,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这期间,他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作者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我们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活动一:细读5、6段找一找课文哪些语句描写白杨树的外在形态与内在气质?活动二:品读7、8段作者这样反复赞美白杨的目的究竟何在?作者写这篇文章的主旨反映在哪些语句中?找一找,白杨树象征了哪些形象?活动三:议读第九段,作者用什么树木和白杨树形成对比?楠木象征哪类人?活动四:疑读课文,圈画出自己不太理解的地方并形成问题活动五:拓展延伸(用象征手法进行说写训练。)1、你认为在新时代“白杨”可以象征哪种精神、哪类人?(组内讨论交流→各小组推选一名同学在小黑板上板演)2、你知道哪些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