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童年,都是一片宽阔的原野,在这上面,你可以种植世界上所有的花草,可以放飞所有的希望,可以撒播一生的幸福,可以荡漾一生的笑意。童年是美好的,只要有一颗敏锐易感的心,童年的一切记忆都会深深留在心中。今天•我们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了解•鲁迅先生童年的记忆。复兴中学:王勋百草园三味书屋学习重难点1、对百草园的景物描写。2、记叙的感情色彩。3、理解美女蛇故事的作用。4、两相对照的结构特点。5、对三味书屋内容和写法的理解。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代表作: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著名的散文集,收入的十篇文章,大都是回忆童年、少年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已40多岁了,所以取名为《朝花夕拾》,含义是:早晨的花晚上拾取。晚年了,回忆起少年时代的事。写作背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回忆性散文写于1926年9月18日。“三·一八”惨案以后,鲁迅被反动当局列入拟通缉的北京文教界五十人名单中。鲁迅难以公开和反动势力进行斗争,被迫于1926年应厦门大学的邀请离开北京。鲁迅到厦门大学正值暑期,学生还没有开学,他回忆起少年时的往事,写下了这篇散文。最初发表在《莽原》半月刊第19期上,后来鲁迅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他九篇一起编入《朝花夕拾》。读准字音确凿()菜畦()桑葚()轻捷()油蛉()斑蝥()缠络()攒()珊瑚()豁()脑髓()敛()确凿()菜畦()桑葚()轻捷()油蛉()斑蝥()缠络()攒()珊瑚()豁()脑髓()敛()záoqíshènjiélíngmáocháncuánshānhúhuōsuǐliǎn陌生()觅食()竹筛()秕谷()人迹罕至()蝉蜕()书塾()渊博()人声鼎沸()宿儒()盔甲()倜傥()窦()锡箔()陌生()觅食()竹筛()秕谷()人迹罕至()蝉蜕()书塾()渊博()人声鼎沸()宿儒()盔甲()倜傥()窦()锡箔()mòmìshāibǐhǎntuìshúyuāndǐngrúkuītìtǎngdòubó解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点明全文记叙的两个地方,也点明了作者成长的两个阶段。•具体而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表示这篇课文以空间的转换为序,大致包括“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个部分的内容。整体感知本文分为二个部分:第一部分(1-8):叙述百草园是“我”的乐园。(快乐生活)第二部分(9-24)叙述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课文讲解1、百草园留给“我”的总的印象是什么?第一段包含了百草园哪些信息?如何理解“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中的“似乎”和“确凿”?“似乎”“确凿”好像是矛盾的,实际上准确表达了作者特殊的心情——对百草园依恋的深情。因为“连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所以对百草园的印象有些模糊,故用“似乎”表示不确定;而追忆童年生活,种种景象历历在目,故用“确凿”表肯定语气。2、百草园是乐园,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百草园是乐园,“乐”体现在“我”在百草园中的无穷乐趣:有吸引人的景物(乐景),有神奇的美女蛇故事(乐闻),有雪地捕鸟的乐趣(乐事)。一个“乐”字体现了作者对百草园的无限热爱和依恋之情。3、作者描写了百草园中的哪些景物?作者写了十六种景物:莱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菜花、何首乌、木莲、覆盆子、草丛、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蝥。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桑葚蝉大黄蜂叫天子(云雀)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乌何首乌木莲覆盆子珊瑚珠4、“不必说”之后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它们的共性是什么?(1)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2)碧绿、光滑、高大、紫红。(3)共性:都是静物。(3)共性:都是动物。5、“也不必说”之后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行为,它们的共性是什么?(1)鸣蝉、黄蜂、叫天子。(2)长吟、伏在菜花上、直窜向云霄里去。单是就有…………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乌藤木莲藤木莲果何首乌根覆盆子低唱(声音)弹琴(声音)翻按喷﹙动作﹚缠络﹙形状﹚像莲房臃肿拔像小球又酸又甜﹙形状﹚﹙形状﹚﹙形状﹚摘动物植物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