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七班级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鲁迅。该作描写了鲁迅 12 至 17 岁的事情,是一曲谱写幼年往事的漂亮乐章。接下来我为大家带来了七班级《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借鉴!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2、体会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 3、揣摩和理解文章精彩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1、对百草园的景物描写,记叙的感情颜色。 2、对三味书屋内容和写法的理解。 3、把握本文的写景的笔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 4、正确理解鲁迅对三味书屋生活的看法。 教学时数: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同学简介鲁迅。 鲁迅先生在他四十六岁的时候,回忆起自己童年时期的这段往事,写下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回忆性散文,这朵“夕拾”的小花,字里行间蕴含着纯真、质朴的思想感情。 二、 整体感知 1、学习词语 2、解题: ① 文章标题点明白文章写哪两个地方的生活? 明确:百草园和三味书屋。 (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三味书屋,在鲁迅家四周,鲁迅小时候(12 岁到 17岁)在这里读书。) ②“从……到……”说明文章是以什么挨次记叙的? 是以空间的变换为挨次记叙的。 3、熟读课文 4、快速阅读课文, 思索下面问题 (1)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以及中间的过渡段。 (从开头“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到中间“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是写百草园的部分;从“出门向东”到文章结尾“这东西早已没有了吧”是写三味书屋的部分;中间“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是两部分之间的过渡段)。 (2)两个生活片段中各写了哪些好玩的事情? 百 草 园: [1]好玩的动植物(2)[2]奇异的传奇(3-6)[3]雪地捕鸟(7-8) 三味书屋: 折花、寻蝉蜕,做戏,画画儿,喂蚂蚁。(问“怪哉”虫——布满奇怪 心;正午习字,晚上对课;逃课到小园中玩耍;师生一起朗读时的情景;上课时偷偷在下面玩纸盔甲,画画儿) (3)你对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有什么印象?你觉得笔下的这位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 商量并归纳:当时的私塾教育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严峻,孩子们还是有相当多的自由的。笔下的'先生:一是学问渊博,但拒绝回答“怪哉”一类的问题;二是教学认真,不断增加教学内容,读书很投入,但不太束缚也基本上不体罚同学。 (4)这篇文章表现了...